2006年12月30日 星期六

避免對孩子說:你哪一個缺點就是像你的爸爸!

我常常聽很多媽媽對孩子說,你哪一個缺點就是像你的爸爸!為數比較少的爸爸對孩子說,你哪一個缺點就是像你的媽媽!(因為大部分的爸爸比較不用抱怨及叨唸來發抒感受。)



其實,孩子的優缺點像到爸爸媽媽,一則因為基因的遺傳,所以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而基因的搭配中,有些像到爸爸,有些像到媽媽,而不是全都遺傳到好的,也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即使我們有個按鍵可以操控孩子哪一點最好像爸爸,哪一點最好像媽媽,可能又是一件吵不完而沒共識的事。或許爸爸和爺爺奶奶覺得爸爸的頭腦比較好,媽媽和外公外婆覺得媽媽的頭腦資質才是比較好的。



另外,生活在同一個屋簷及生活模式下,孩子理所當然的薰習爸爸媽媽交叉給予的影響與行為模式!



若以宗教輪迴轉世的觀念,這是我比較相信的!其實每個嬰兒出生前就帶有自己的習氣,是因為物以類聚的及緣分,所以投胎來到跟自己習氣很像的父母家庭裡。那就無所謂真的是誰影響誰,誰像誰,而是原本就是有相似的習氣個性!



所以,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優缺點綜合體,是一件自然而理所當然的事!



但是,我真的不贊同使用你哪一個缺點就是像你的爸爸!哪一個缺點就是像你的媽媽!這類的語言。因為,爸爸媽媽也是因為愛自己的另一半才結婚的,說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不是很討厭爸爸,爸爸是不是很討厭媽媽?讓孩子從小就沒有安全感,也沒辦法將父母當作人格典範及學習對象!



如果媽媽對爸爸有意見,就直接跟爸爸溝通,不要擴大到孩子的身上!如果媽媽對孩子有意見,就直接跟孩子談,不要擴大到爸爸的身上!讓我們就事論事,不要把問題複雜化,就像不要吵架時常翻舊帳的道理一樣!



父母親也應該盡量不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很不欣賞自己的另外一半!因為,父母雙方都是孩子深愛的爸爸媽媽,如果連孩子深愛的爸爸媽媽都不能融洽,孩子基本的安全感、愛與信任,究竟應該從何而來呢?



如果我們對另一半有意見,應該直接跟另一半談。或是明確的告訴孩子,我不喜歡你爸爸(你媽媽)的某一項行為,而不是不喜歡你爸爸。 但是,更好的作法是,不要把對另一半負面的感受傳達給孩子,而是跟其他親屬朋友分享情緒。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天想分享的相本是:善善與香蕉主題相本,歡迎參觀囉!

(從第一張相片點入直接按k鍵可以很快的看下一張,半分鐘就看的完一本相本喔!有時候排在後面的相片更可愛呢!)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21/in/page/1/

2006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每週一書的概念

我在IF YOU LOVE A BEAR(如果你愛一隻熊)繪本這篇文章中談過了這本英文繪本。如果您的家中有為數不少的英文繪本,或是準備購置英文繪本。那麼,我會建議您,採用每週一書的概念。



透過每週一書的概念,父母可以在每天重複的讀同一本繪本中,讓孩子自然而然的熟悉,乃至
自然而然的吸收記憶繪本中使用的句型



透過每週一書的概念,父母親一個月大概是幫孩子準備四本英文繪本(或是其他語言學習繪本),所以在您的購置繪本或是借閱繪本上,心裡能有所規劃,而不會無所適從,經濟上也不會是一大筆負擔。



透過每週一書的概念,父母親能夠在每天帶孩子的導讀中,引領孩子越來越深入的,或是從各個角度,多元的去看帶同一個繪本中的故事,而不只是讀過以後印象不甚深刻的淺讀
略讀。



透過每週一書的概念,累積下來,孩子的閱讀量將是十分可觀的。



針對已經有討論能力的孩子,父母親不妨利用每週一書,每天從
不同的角度提出幾個問題,誘導孩子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回答。



乃至,在每週一書每天的閱讀後,父母可以搭配一個
讀後活動來做,例如繪畫(畫出書中的故事人物),剪紙(剪出書中人物的主角),做美術活動(例如做書中人物筷子紙偶),角色扮演(如父母和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或是設計發明遊戲和玩遊戲(例如父母問問題讓孩子猜父母說的是書中的哪一位人物,答對的可以猜對了可以擲骰子記分等等。)還有更多可能的讀後活動有待爸爸媽媽們創意的發想!



今天提出這個每週一書的概念來供各位媽咪們思考,它可以是一個啟發與開端,讓媽咪們深思我們如何藉由繪本來發揮數不盡的功能喔!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天分享的相本是燦爛暖陽下的
士林官邸菊花展相本,不但有戴企鵝帽的可愛善善,還有動人的碩大菊花喔!歡迎參觀!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26/in/page/1/ 



(從第一張相片點入直接按k鍵可以很快的看下一張,半分鐘就看的完一本相本喔!有時候排在後面的相片更可愛呢!)

2006年12月28日 星期四

IF YOU LOVE A BEAR(如果你愛一隻熊)繪本

今天想跟大家從另外一個層面來分享我家裡收藏的另一本英文繪本IF YOU LOVE A BEAR by PIERS HARPER SCHOLASTIC出版)。當初在眾多讀本中選擇這本讀本,一是因為它的同理心教育作用,二是藉由和動物的連結來培養孩子愛護動物,是動物為友的一顆心,三是讓孩子藉由很多的情境來瞭解愛,從實際的情境中去體會到愛的意涵以及如何愛人愛物。



首先談談第一個同理心的教育作用。我想引用繪本中的幾段話來做例子。If you love a bear, you will know that bears like being outside. If you love a bear, you will know that bears don’t wear clothes.在句型的部分,主要重複的就是這個句子, If you love a bear, you will know that…



如果你愛一隻熊,你應該知道熊它們喜歡在戶外活動。如果你愛一隻熊,你應該知道熊它們不穿衣服。藉由這些具體的例子,能夠引導孩子們去瞭解跟同理,熊它們的喜好跟生活環境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的喜好跟生活環境也不同,不同國家種族的人的喜好跟生活環境亦不同。



引導孩子去同理別人,是相當重要的早期教育的一環。我覺得,常常習於犧牲自我的父母親們,也能夠常常的告訴孩子自己真實的感受,例如在哪些情況,父母感受到生氣。在哪些情況,父母感受到開心。在哪些情況,父母感受到疲倦。而不必永遠處在最好的狀態,而是在不斷的分享跟討論感受中,讓孩子也深刻的瞭解到父母親跟孩子們一樣,一樣在某些時候很餓,一樣在某些時候很憤怒,一樣在某些時候很疲累。



同時,也常常的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什麼事情讓孩子感受到什麼情緒?並去承認接納這些情緒。讓父母親跟孩子互相同理對方的心,而不用是父母永遠完美不會生氣,但是理性去討論生氣的原因所以不會盲目發飆,讓孩子突然感受到恐懼與不安全感。



同時,去同理孩子可能有的各種感受,引導孩子去說出來,在什麼情況孩子感受到什麼情緒?不要阻擋孩子難過、生氣或是失望等。



在第二個學習與動物為友,愛護動物的層面。我覺得很多讀本中都做到了將動物擬人化,搖身一變為孩子的同伴好友。這些無疑是孩子護生愛物,愛護大地,與大地萬物友善相處的重要一環。



第三個教育意義是讓孩子藉由實際的情境中去體會到愛的意涵以及如何愛人愛物。讓孩子學習愛,的確不是透過言語的傳述,而是藉由各種愛的情況。例如,你愛一個人或動物的時候做出來的行動表情。或是別人愛我們的時候做出來的行動表情。



我建議媽咪們可以幫孩子準備讓孩子能夠學習同理心的繪本類型,幫助孩子的完整情緒發展與在廣泛學習愛中成長。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關於繪本內容,您可以到部落格會介紹的書相簿參觀。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04/in/page/1/

今天想分享的善善相本是可愛的"小藍帽”相本。這頂帽子善善滿月時戴幾乎鬆到蓋住臉,現在戴已經快塞不下頭囉!真的長大了耶!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20/in/page/1/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幫孩子送禮物給老師和朋友們

分享是需要學習的

以前在教全美語幼兒園時,班上總有一些注重孩子人際關係的家長,會常常幫孩子分享糖果給其他孩子們。每週五有玩具分享日,讓孩子帶自己的玩具到學校來跟大家一起玩。



加分的好人緣

我發現這些很重視教導孩子跟其他孩子分享糖果或是小禮物的父母,通常都是開明友善型的父母親。我也認為,他們幫孩子營造與人分享的機會真的有助於幫孩子從小營造好人緣!有一種情況是,原來就善與人交往的孩子因為常與人分享,因此人緣更好了!另一種情形是,個性羞澀的孩子雖然玩伴較少,但是透過爸媽代為分享,孩子的人緣也加分了一些!



教孩子學習分享布施

記得以前唸小學時辦紅十字會捐款時,當時我並不懂得布施分享的觀念與樂趣。回家時會告訴善善外婆,學校說規定要捐錢,當作是一種規定,而絲毫沒有感覺到捐款助人的快樂。



回想起來,如果當時學校有加強教育,播放紅十字會將捐款用在哪些用途的影片讓我們看,或是老師能夠生動的跟我們說很多捐款用在急難救助的故事,我一定會更早體會到捐款助人分享的快樂!像現在每天看大愛電視,知道我們的功德款在世界各地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上發揮很大的作用,就覺得是很值得的!



一開始學習布施分享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將道理透徹的告訴孩子們,其實是很困難的。心理會覺得,屬於自己的錢財當然是越多越好啊!要拿一塊錢出去都覺得磨心,這是不明瞭分享的快樂的原因。我在一個網站上看過福氣分享這四個字,覺得頗有道理。的確是因為我們是有福之人,所以把一點福氣跟他人分享。



從小我就是個很容易破財的人,常常不是東西被偷了,就是被搶了。直到我開始體會到師父說的捨一得萬後,果然我捨去的小財,卻加倍的在物質上、精神上都得到反餽。我的薪資變多,存款也存的住,不再常漏財,心靈上也很愉悅!以前上班時每週一一早,我習慣做的就是先到郵局去劃撥捐款,作為一週美好的開始跟充電!



像善善的植福竹筒從啟用的那天,我們恆持至今,每天讓善善手持竹筒幫他投硬幣,要善善每天發一念善幫助別人,久而久之,善善不知不覺也會養成了捐助和體會分享福氣的愉悅。



在我懷孕前,善善爸爸有了大幅的加薪。在善善出生後,善善爸爸又有了大幅的加薪,所以我有此因緣順水推舟的成為全職媽媽。我始終信,我們的布施反而為我們帶來捨一得萬的好福氣。在急難時,更容易得到上蒼的眷顧,但求一顆清淨的初發心。



分享的愉悅

一開始要孩子將心愛的玩具與人分享,當然是困難而難以割捨的。但是,透過大人的引導,孩子會逐漸發現體驗到,把自己喜愛的物品跟別人分享後,心靈上卻有加倍的愉悅,遠比自己獨自擁有的多!



引導孩子送卡片給老師

我在這裡提到的送禮物,並不是指官場文化功利式的送禮,而是藉由父母和孩子一起,常常做小卡片等等,寫下對周遭人的感恩與感謝,付諸行動。如此,辛苦的老師們會更深切感受到他們的努力被看見了,也會因此更加喜歡有感恩回饋心的孩子及家長。



耶誕節前夕,我就幫善善做幾張小卡片送給物理治療師和疼愛他的護士阿姨,他們非常的開心,也因此更加倍的疼愛善善。我也常代替善善對物理治療老師說謝謝,幫他做點頭感恩的動作,這些都幫他結下更多好緣好果。



父母幫孩子對老師和小朋友們的點滴付出,真的會幫孩子結下好因好果喔!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天想分享的是善善笑容甜如蜜的花邊照片相本: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19/in/page/1/

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孩子未來可能做什麼?

在我的學生時代,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未來應該從事什麼行業。父母總是告訴我,把書讀好,把考試考好就對了。



反觀我的先生,他是一個計畫性的人,在研究所唸的科系和大學南轅北轍,但是他在大四利用補習考上了資管研究所。他按部就班的在退伍前面試,一退伍馬上就有了理想的工作,並穩定的在一間大公司的工作中茁壯成長,讓我引以為榮,並讓我們家衣食無虞。我有一位任校區校長的舅舅,他在大學期間依自己規劃就考上高考,這也是一個對職涯有計畫準備的例子。



出了社會後才深刻體會到,一個人的職涯,是三四十年的事。對於一些做生意,沒有退休計畫的人,甚至是歷時一輩子的事!讀書求學則是十幾二十年左右的事,端看每個人的教育計畫、個人資質意願、家庭環境而定。求學以某種角度而言,其實是為了銜接個人到社會及職涯的發展。所以,教育能不能銜接到職涯,是無可言喻的重要



一個人的職涯,是一天不可或缺!因為職涯是個人營生、維生、育兒,乃至累積退休資產所必需。我來自公務人員及教師世家,我和我的媽媽討論過,人生於世,真的是一分鐘沒有錢都不行,所用的水、電,乃至到便利商店購物,少一塊錢都不行!



沒有一定程度的基本教育,當然在職涯或個人發展上會有很大的限制,例如貧窮的上一代可能衍生出貧窮的下一代,其中泰半是因為下一代無法有良好的教育資源突破困境。



相反的,如果徒然受高等的教育,卻無法銜接、利用教育的成果到職涯上,那是否又是一種教育資源和個人年歲上的浪費呢?很多人為了助學
貸款,一出社會就是償還債務的開始,這也是多餘教育的負面影響。



我娘家有一個鄰居是麵包師傅,和我們年紀相當,唸書不是他的專長,但是他唸建教職校學得一技之長,可以藉著做麵包的技能有穩定的工作和明確的職涯方向-做一個麵包師傅。



也有一些受良好高等教育,但是無法成功銜接到職涯的例子。變得高不成,低不就,徒然浪費了幾年的教育時間和可能累積財富、工作能力經驗的年歲。



所以,我認為,從小開始,就可以和孩子共同討論孩子未來可能做什麼?不是以天馬行空想像的方式,而是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觀察周遭人不同的行業,他們在工作中需要做些什麼事,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背景,需不需要通過什麼考試或執照,或是可能的待遇大略是如何?



爸爸媽媽可以帶小孩子鉅細靡遺的去觀察,並帶孩子盡可能實際的瞭解
不同的職業。目的是在讓孩子盡可能對所有職業有清楚的瞭解,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式的瞭解,或僅僅是我的志願式的願望。



除了觀察,爸爸媽媽可以問孩子很多啟發性及鉅細靡遺的問題。例如,你覺得怎麼樣是很好的工作態度?”你覺得哪些工作能力是從學生時代就可以培養學習的?或是某些工作若是比較符合興趣但是收入較少,跟收入較多但興趣較少孩子可能會選擇哪一種?這是幾個例子,目的在於跟孩子大量的問答讓孩子對不同職業有精確的瞭解



灌輸孩子良好的工作態度跟做事方法也很重要,碰到一些在工作中很投入、負責任事的各領域工作者,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欣賞好的工作態度與精神。還有一個我以為十分重要的觀念,也就是從小給孩子正確的職業觀,例如生活周遭中的一切物資都是從工作中的收入來的,去強調工作的絕對必要性



另外,像多數有退休習慣的公司辦公室工作,父母也必須讓孩子清楚瞭解,一份工作收入必需負擔的家計可能是包含了養育子女、水電、電話瓦斯費(等)以及父母退休時生活所需。職業不是一件只和興趣有關的事,而是維生所必須。不只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而是沒有工作,何來衣食?這會帶給孩子更好的理財態度。



此外,有如各種職業的彼此需求性與社會構成,像是社會普遍的確崇仰
一些職業,例如醫生、大學教授等等,但是如果當沒有瓦斯時沒人願意扛瓦斯來,倒垃圾時沒人來收垃圾,想買份臭豆腐小吃沒人賣,想蓋房子沒人做泥水,想修理水電沒人會,這些事恐怕是很嚴重的,一日都不可少!



此外,讓孩子瞭解,職業選擇方面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還有,讓孩子瞭解到每種職業需要的專業條件,如果有孩子喜歡的職業又性向能力相符的,不妨讓孩子多涉獵相關知識能力,鼓勵他參加相關活動社團來增強該方面的能力。



這樣的話,孩子未來比較可能學用相符,未來人生快樂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因為,人一輩子的職涯,除了工作就是休息,但是如果工作不如意,恐怕在家休息的品質也會大打折扣。職業的幸福也是人生幸福品質的磐石!



最後是一個我以為最重要的職業觀,就是幫助別人的職業觀”!
以前從事全美語幼教工作時,我也常灌輸幼兒們,長大不管做什麼行業,都要做幫助很多人的工作,如果只有自己賺錢、過好日子的工作,那對自己有意義,對別人沒有意義!我總是用一個可愛的視覺意象,希望孩子常常做別人身邊幫助人的小天使,飛到別人身邊幫助別人。



曾經,我在從事編輯師訓員的工作時,收入穩定,也有很多老師投以羨慕的眼神,但是忙碌生活中,心裡仍常有空虛,覺得繁忙工作所為為何?
但是,每次工作之餘捐助慈善團體,或是對一些老師有所啟發,得到家長、老師、孩子真心的共鳴,以及做一些點滴好事時,才覺得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循環有了價值和意義!



引導孩子去培養及瞭解未來可能做什麼,雖然是一個大課題,但是它相當重要而不可忽視!每個人之所以受教育,在現在或未來就是必須有用武之地,有派上用場的機會與地方。而不是養兵千日,卻發現沒有用武之地。或是,畢業後才發現失業了,不知道該從事什麼行業,才茫然的再去考證照或是學習新領域。或是,導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



所以,孩子的就業準備,其實可以從小開始,從生活中發現、教育。
不管您用什麼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未來可能做什麼,都盡量及早開始喔!真的不是把書讀好,把考試考好就對了!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天分享的相簿是可愛的小灰帽相本 歡迎參觀!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18/in/page/1/

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尊重女性的教育

在亞洲的這個區域,有一些人文現象,例如人情味及儒家傳統的人文思想,是受到西方世界所崇仰的。不過,我覺得,亞洲世界物化女性,以及常常凡事看外表,重表象卻重於西方世界。像是國外的航空公司空服員及新聞主播,是以實幹的能力跟態度做主要取決,不同於亞洲社會以身高外表來做主要取決。不過,即使在西方社會,也大量存在物化女性的影子,例如你可能會看到廣告單上出現一個頭髮花白的肥胖男子,四周圍著一群年輕女子的廣告意象。所以,這個對女性的物化現象,的確存在整個世界,出現在各式各樣的公車上及廣告看板上。



如同以前學生時代的喜歡一首歌,
在這個世界,有一點希望,有一點失望,我時常這麼想。這是我對這個世界失望的部分。相反的,我對目前台灣社會最感到希望的部分,是一股隱藏的各個團體慈善志願志工的力量,以及許多人樂於捐款幫助慈善團體的這股源源不絕的力量!



回歸到教育的主題,我的寶寶他是一個男孩,所以我要認真的教養他尊重女性的教育。



首先,不為居功,但是在善善稍微有意會的語言能力後,我會跟他
鉅細靡遺的說明他生命的由來,母親如何辛苦的懷胎十月生下他,乃至生產的大略過程。在他成長的過程,我會常常跟他談論懷孕生產的意義與辛苦,即使他未來不必經歷這一切。但是,我認為,讓孩子清楚明瞭懷孕生產的艱辛是引導孩子體會到女性母性光輝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是他和女性的第一個重要聯結。



其次,將照顧孩子過程的甘苦時常跟孩子分享,也很重要。是在閒談中常常也讓孩子同理父母的心情,但不是在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是像討債般的提出來。



還有一個我會用來教善善尊重女性的重要方式,也就是佛經中提到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一切年輕於我者,皆是我的兄弟姊妹
的觀念。我要讓我的孩子瞭解到,每個女人現在或未來大都是孩子的媽媽,大都會是一個辛苦的母親,是值得尊敬的。



同時,我會從小引導孩子,不要過份的注重他人外表。我會從小引導我的孩子,不要以漂亮或是帥這類的字來形容別人。我會引導他多元的觀察、形容一個人,例如有親和力,喜歡幫助人,負責任。



例如,我會多問善善,你覺得這個人的優點在哪裡?你覺得他的心地善良嗎?你為什麼喜歡這個人?而引導我的孩子常常多元的去看待別人,而不是常常用外表來評價他人。



即使善善覺得某些人的外表優於其他人,我會告訴他,使用端莊、莊嚴、可愛這類的話語來形容別人。而不是從小就問他及引導他,你們班上那個女生比較漂亮?你喜歡那個小朋友是因為她比較漂亮嗎?



我希望教養善善,去看他人的全面而不是外表。去喜歡整體上有好表現的人而不是以外表做重心去評價他人。



就從我的孩子開始,我要教養他尊重女性。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天想分享的本週新增可愛相本:

1.善善寶貝騎車記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17/in/page/1/#



2.真的很好笑的善善耶誕精靈跳舞-是用善善的頭貼在跳舞的精靈動畫上,一定要看看,並打開喇叭喔!

http://www.elfyourself.com/?userid=f4b3ef51c13e7dead351811G06122320



歡迎參觀!

 



愛是最好的教育

有時候,抱著我的孩子,看著他臉上堆滿幸福洋溢的笑容,感受到他的幸福與安全感。善善真的是個幸福的孩子,自從媽咪把善善從醫院帶回家後,兩個人就沒有分開過,頂多也只是到附近短暫的購物。善善獲得了寶寶最需要的養分-母愛,而且是全天候的,全年無休的。



因為自己帶孩子,所以我總是分外能瞭解善善的baby talk,他的一個眼神,一個依依阿阿的發音,我們就能心靈相犀、相通,不像其他人沒辦法盡然聽懂善善獨特的baby talk



因為自己帶孩子,每次善善白天短睡起來,幾乎都不用大費周章的哭著找大人,我總是會巡房。往往善善還沒有出聲,我就發現他醒來了,迎上去給他一個深情的擁抱,感受他安全感十足的氛圍。



愛是最好的教育。



以前讀兒童語言學的時候,課堂上談到一個外國人做過的實驗。如果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放在那裡,只供給他食物,卻不對他說話與給他任何愛與溫暖的表現,這個實驗裡的寶寶還是失去生命了。



又讀過我婆婆在她育兒時候買的一本台大醫生寫的照顧新生兒書籍,裡面有一個篇章就寫到,跟食物與睡眠一樣,同樣會讓孩子長大。



在大愛電視台,也談過現代人有缺愛症。慈濟裡有一句話,說台灣無以為寶,惟以愛以善為寶,這也是善善名字的其中一個由來典故。



缺乏愛,任何的教育恐怕都只是機械式、操作式的。而獲得充足的愛做養分的孩子,則會獲得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第一把金鑰匙。愛是最好的教育!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尊重他人的身教

這週帶善善去士林官邸看菊花展,鄰近傍晚逛到了街頭藝人區。天候微寒,第一個攤位是一個視障的先生在彈奏手風琴,從我們剛步入官邸到出來時,他都一直在彈奏,在他的前面有一個投錢桶。在傍晚我們離開前,我投下了一點心意在他的投錢桶中,因為在微寒的天候中,這位先生一直在幫士林官邸當伴奏,我覺得表達一點心意是應該的,而不是只有理所當然的取。



接下來走到一攤剪影街頭藝人老先生的攤位,他問我想不想剪個紙影,想投入五十元或一百元做贊助都好。我告訴他我不需要,但是看老先生熱切的眼神,我於是告訴他,那幫我的寶寶剪影好了。過程中善善一直想要彎過去看老先生在剪什麼,但是我必須吸引他往前看,才能讓老先生看清楚他的側面輪廓。寶寶總是動來動去,要幫寶寶剪影並非易事。



我也藉著善善眼前的幾幅作品,乘機跟善善介紹紙影的源由以及跟旁邊的照片做對照-這又是隨機教育的一堂剪影課,寶寶近距離的看到剪影的藝術創作者,並近距離的濡沐欣賞作品,聽媽咪的解說。



剪好了以後,老先生拿著剪影對照善善的側臉輪廓,跟我說不像的話他可以再剪一次。我最後投入一百元,因為老先生十足熱忱,他最後又加了一個壓克力立框幫善善把剪影裱起來。



我想藉由這個小例子,來跟大家談一下在孩子面前尊重別人的身教。以這兩個街頭藝人的故事作例子,第一位先生在寒風中為大家彈奏音樂,所以我覺得表達一點心意,而不憑空享有別人的努力付出,去體貼別人的心意,是一種以尊重對待他人的身教



至於第二位剪影的老先生,不管他剪的像不像(當然他剪的很好,連善善的側臉髮際線都仔細剪好),我絕對是要說句謝謝並欣賞他認真負責的態度,而不可能吹毛求疵,而且藝術是無價的,這也是我認為的尊重他人的身教



又例如在買菜的時候,其實我在生活開銷及理家,必須很有規劃,簡單儉省。但是,我買菜前習慣問熟識的菜販最近什麼菜比較當令便宜,我再選擇並自己在心中盤算規劃,但是我不會去殺價或是嫌東嫌西,而是挑我覺得當令便宜的買。除了菜販依慣例送的香菜等,我不會去要求菜販送我們什麼。因為,我在佛經中讀過,不要去佔取做小生意的人的便宜。他們做生意也是為了營生,付出勞力時間當然必須賺取合理的利潤。我們儉省我們該儉省的,也就是事先問好哪些是當令便宜的時蔬,但是不去跟別人殺價或用言語去嫌東嫌西。這也是在孩子面前尊重他人的身教



我當然並不是一個完人,但是我相信對其他人的尊重,雖然保護自己的利益但不會去傷害別人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我相信這些小事會構築成孩子尊重他人的身教。雖然在這些買賣中的利益上錙銖必較或許會贏得蠅頭小利,但是卻會同時喪失自己孩子對自己的尊敬與人格養成。
反之,當我們不錙銖必較,會贏得孩子更多的尊敬與正面的人格養成!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小朋友跌倒的感想

有一天,帶善善出去散步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小孩子在我們的身邊跑著跑著跌倒了,他開始放聲哭了起來。



他跟在後面的爸爸媽媽於是挨近了他。媽媽先是開始直對小男孩說:沒關係,沒關係,而沒有特意去安慰他。小男孩見到媽媽沒有安慰他,只是說沒關係,繼續的放聲大哭。



媽媽見到這個冷處理的方法沒有奏效,改成說:好吧,那我們來看看是哪裡痛,是跌到哪裡了?小男孩這才降低了哭聲的音量。最後小男孩的媽媽又踩了踩地板以示對地板的懲罰,男孩也慢慢的平復,他們一家人便離去了。



以前在念教育心裡學或兒童心理學時,我們難免會把這樣的個案提出來討論一下,來找出更正面的處理方式。我在這裡跟大家分析一下,面對同樣的情境,我會有的處理方式。



首先,孩子跌倒了。您覺得跟孩子說沒關係的冷處理是個好方法嗎?



我的婆婆是慈濟委員,他們在上訪視課時也常談到同理心的重要性。如果,孩子跌倒了,他不但受到驚嚇而且有肌膚上的痛。這時候,去同理他的處境是必要的第一步。如果,我們只是淡淡的說句沒關係,就像在跟非洲挨餓的人說挨餓沒關係,並沒有設身處地。
孩子心裡會想,你不是我,你知不知道我有多痛啊?



所以,當孩子跌倒時,我會做的第一步是,拍拍他,扶著他站起來。告訴孩子,你一定很痛喔!你會痛是因為跑步跌倒受傷了。如果爸爸媽媽不小心跌倒了也會很痛。所以,我們下次走路要更小心喔。小心的走,就能夠避免跌倒受傷。



至於踩踩地板或打打地板的動作呢?其實,孩子跌倒當然不是地板的錯,而是在於跑步不小心跌倒的本身。就像如果兩個孩子吵架,自己的孩子哭了,也不一定是另一個孩子的錯。所以,藉由處罰對方,雖然可收短時之效平復孩子的心,但是我認為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力。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跌倒是因為自己的不小心所致,同時先去同理孩子跌倒的身心痛苦。孩子是能夠慢慢去理解,跌倒是因為自己,而不是因為地板故意傷害自己的。人撞倒了門、櫥櫃或是其他東西,固然很痛,但都不是因為門或櫥櫃故意傷害我們。所以,我們不應該因為自己感受很痛,就去盲目怪罪對方。



如果,這次懲罰了無辜的地板,下次父母可能會帶孩子去怪罪跟孩子吵架的另一個孩子,就學失意去怪罪老師,再來長大以後就業失意去怪罪老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有長遠性的好辦法,只是暫時性的療傷止痛。



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教孩子正常面對情境,告訴他們原因結果,同理孩子的心,同時教會孩子如何避免類似的傷害喔!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小愛因斯坦


另一個結合藝術文化音樂的益智卡通-小愛因斯坦



希望孩子常常浸盈在英語環境中的父母親,或許在孩子的節目選擇方面,可以多嘗試迪士尼頻道。因為大部分迪士尼頻道的卡通原來都是英文發音的,所以只要你將雙語切換在外語上,很多卡通都是英語發音的。但是,當然英語卡通只是營造英語環境的一環,不表示孩子適合整天都在收看節目,而是選擇性的挑選優良的卡通來當作輔助教材。



之前介紹過Dora這個益智卡通,小愛因斯坦和Dora這兩個益智卡通最相似之處就是,劇中人物都會需要觀看小朋友的幫忙跟著說blast off起飛舉起手來做些動作幫助火箭起飛等。另外,這兩個益智卡通都是探險式的,也就是劇中小人物都會踏上一段旅程,完成當天的任務,所以小愛因斯坦卡通中的小人物每次完成了當天的任務都會說:mission completion!



例如,小火箭要起飛時,卡通中的小朋友們會請電視機前的小朋友跟著拍腳pat-pat-pat當作動力來源。動力還是不夠時,會請小朋友更用力、速度更快的拍拍腳。媽媽就可以拉著寶寶的手跟著做動作,寶寶會很開心!



再來談談小因斯坦這個卡通的特出之處。小愛因斯坦這個卡通真正結合了古典音樂當作配樂,卡通中的四個小朋友每次在最後謝幕時,都會謝謝當天搭配音樂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在旅程中有時候他們搭乘的小火箭也會滑過音符和樂曲。卡通中採用的古典音樂,都是耳熟能詳的曲目,有時候在旅程中小朋友們還會順便介紹古典音樂中的專有名詞。我前幾篇提過讓善善用飛機木彩繪樂器搭配的小愛因斯坦古典音樂,就是指這個卡通的兒童古典配樂。



在背景的部分,小愛因斯坦卡通中的背景,有些是世界名畫,有些是世界各地風景,例如人面獅身像和充滿古埃及文的牆壁。孩子們可以在看卡通中除了感受到優雅曲目的洗禮,也跟著到世界各地去探索多元的文化。



提供小愛因斯坦的網址給大家參觀:

Baby Einstein 

http://www.disney.com.tw/DisneyChannel/playhouse/friends/littleeinsteins/index.html



(
台灣迪士尼頻道)

http://www.babyeinstein.com/

http://www.babyeinstein.com/tw/AboutUs.shtml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父子騎驢的感想

相信大家都有帶孩子出去的經驗。帶著寶寶出門,感覺真的很像父子騎驢中的故事!例如,有一次推著善善的推車到附近的兩家店購物,那天雖然是冬日,但是其實還有著暖陽的包覆,而且時間靠近中午,氣候其實宜人。



到了第一家店的時候,因為善善的手在包巾的底下。所以老闆問我說,你把孩子的手包起來嗎?我說沒有啊。



到了買菜的菜攤,老闆娘改為跟我說,孩子的手應該要放在包巾裡面。



其實我並沒有刻意要善善的手放在包巾裡面或是外面,就像留長鬍子的人壓根沒想過自己睡覺時,鬍子是放在棉被內還是棉被外。因為我是屬於比較自然派的媽媽。我注重保暖避免感冒,但是絕對相信卡爾威特說的,不要讓孩子的衣物妨礙孩子活動身體,不要把孩子包的緊緊的妨礙他的肢體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應該和智能是並進的。我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氣候寒冷的地方,台灣並不是特別寒冷的。有些日子我們稱為冷,其實都是國外的涼爽而已。



卡爾威特也說過,必須讓孩子的身體有適度的鍛鍊,而不是養成溫室裡的花朵,這點我也十分認同。



這個例子只是在說明,媽媽帶著寶寶出門的時候,碰到喜歡給點意見的路人們,話總是聽不完的。就像父子騎驢的故事,怎麼樣都會有人有意見。如果是我,我不會走到別人旁邊去給意見,因為我相信尊重別人的做法和自由。



現在,我碰到別人聽不完的意見,改為一律兩個字:謝謝做回應。
謝謝的內涵是,謝謝你的關心,但是我們有我們作法的理由或是自由。而不再去多做解釋。所以,我帶善善出門的時候,碰到別人想和善善玩,我第一句總是代替善善說聲你好,接下來不論旁人給什麼意見,我都一定只說謝謝



因為台灣人比較喜歡攀談或給點意見,媽媽帶孩子出門可能會變成一件父子騎驢的麻煩事。所以我也建議大家,不妨都只簡單的說句:謝謝,來取代冗長而累人的解釋。我覺得這不失為一件既尊重到他人,又不帶給自己困擾的好方法囉!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選擇畫風優美精緻的卡通

在為孩子選擇卡通的時候,我覺得除了具有品德教養意涵的故事內容外,選擇畫風優美而精緻的卡通也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標準。



現在的卡通台很多,二十四小時播放的卡通也充斥著。有些是適合幼兒觀賞的,有些則未必盡然。為什麼我說畫風優美而精緻的卡通也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標準呢?如果您把幾個卡通台同時播放的卡通比較一下看看,有些卡通的畫法十分精細,用色也很富麗漂亮,對幼兒的吸引力就比較大!



除了對幼兒的吸引力外,畫風優美而精緻的卡通對幼兒的繪畫天分會是一個很好的啟發,能夠讓幼兒從中耳濡目染,怎麼樣的繪畫構圖與用色會是漂亮的?在很多小細節上也要精確的描繪與用色,呈現出來的感覺才會是精緻而不粗糙的。



相對的,有些卡通則具有卡通的性質,但是只是用很簡單的簡筆畫和大略的著色而已。這類的卡通,我覺得對幼兒的繪畫天分與興趣啟發就沒有任何作用。



怎麼樣的卡通可以稱為畫風優美而精緻呢?如果您把卡通一個一個畫面的定格擷取出來,看它們是否能做出一張張令人心動想購買的繪畫明信片?如果畫面定格的能做出的明信片是畫法精細,用色富麗漂亮的,那麼我覺得這個卡通對幼兒的繪畫興趣與天分就有啟發的作用!



不要小看這些卡通,其實用在好處他們也是教養的生活教育 繪畫教育的正面教材。相反的,沒有經過篩選或是讓幼兒過度接觸電視,則是教養的生活教育 繪畫教育,和影響視力的負面教材。



我舉一個畫風優美而精緻的卡通給大家做參考,它是disney頻道的Strawberry Shortcake,它除了符合畫風優美,可以獨立出來做成令人賞心悅目的明信片的原則,也符合品德教養的原則。另外,您可以選擇用英語發音,讓它也做為孩子的英語教材!



像週日的故事中,故事中的一個小朋友Angel Shortcake因為太過要求完美,但是踢球技術不好,因此惱羞成怒不再和同伴玩球,也失去了遊戲的樂趣。最後,經過其他小朋友的開導,Angel Shortcake才體會到遊戲應該重在樂趣,而不是凡事要求完美。



在這裡也提供Strawberry Shortcake的網址,讓大家看看它如糖果屋般的畫風囉!



http://www.strawberryshortcake.com/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8日 星期一

用老師的技巧來教孩子

有一次看到教寶寶語言的相關文章,提醒了我,教寶寶聽話、說話,並不是單單用嘴巴說就好了,而是需要實物圖片手勢做輔助的。



這一點,很像我們英語教學上常用的TPR(
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以前面試老師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給老師一些句子,問老師如何做動作來教給學生。有些新老師知道要一邊教句子做動作,可是他們做的動作並不是字義上的動作,而只是或許可以讓老師看起來活潑,但是沒有解釋意義的動作。



例如,當老師教一個句子”I am playing a ball.”(我正在玩一顆球。)時,說到I 字老師指著自己,而不是做一個只是好玩滑稽的動作如揮揮手,說到am playing老師做出玩球的動作,說到a 老師應該是用手勢比出一,說到ball 時老師可以指著手上拿的球或是圖片上的球。



教寶寶說話也是如此的,當寶寶正在打噴嚏時,媽媽可以利用情境教學,告訴寶寶,你(善善)打噴嚏了。爸爸媽媽打噴嚏時,可以告訴寶寶,爸爸媽媽打噴嚏了。如果可以加上你的手勢和打噴嚏的手勢或聲音,相信寶寶會學的更快。



我在教善善意會名字時,也是指著善善說善善”,再指著自己說媽媽如此輪流、重複、快慢好幾次,有時是拿著善善的手摸媽媽教媽媽,摸自己說善善。



跟幼教老師或兒童節目主持人學習也是很好的方法。當我對著善善唱歌時,單純的唱歌和搖頭晃腦插腰左右搖擺身體的唱法,寶寶肯定喜歡後者!我們以前在教幼稚園的孩子唱歌正是用那種搖頭晃腦插腰左右搖擺身體的唱法,兒童節目主持人也是如此的。以前善善也很喜歡我邊做動作邊唱醜小鴨的歌,那會讓醜小鴨這首歌變成一首活潑開心的歌!



另外,像老師一樣懂得製造音效與豐富的表情也很重要,很多外國人真的能發出動物的真實聲音如大象等,孩子們就會聽得很高興!我就常常發出各種怪聲音來逗善善玩耍。這或許不是真正的學習,但是會讓照顧寶寶變得輕鬆許多。寶寶會因為這些怪聲音和有趣的表情,而開心的當成活動不覺無聊!



有一次有個慈濟志工也只是單純的跟善善說阿弟啊,結果善善一直開心不已得笑出聲來。回家後發現,其實單單說同樣的話寶寶不會覺得好笑,而是要發出抑揚頓挫的聲音做豐富的表情動作,寶寶才覺得好笑的。如果我們想讓寶寶變成一個有豐富表情的孩子,那麼,跟老師學習豐富的表情製造音效也是很重要的。



當好爸爸媽媽其實跟當好老師是很類似的,您也可以學習一些教學技巧來教自己的孩子喔!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耶誕快樂相本。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16/in/page/1/



祝福大家

善媽咪


 


2006年12月16日 星期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家教老師

在台灣的爸爸媽媽,比較習慣把孩子送到才藝學校、安親班與補習班學習。這是台灣人的生活形態,因為工作很繁忙,所以即使回到家有一點空暇,或是工作到很晚,都習於將教養孩子的工作託付給他人。



有一個案例說到一個月薪六萬多塊的女強人主管媽媽,她每個月請外傭照料家務花掉兩萬元,每天送孩子上安親補習班也花掉上萬元,最後她工作背後的代價就是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很少。當她體悟到自己親子關係的損失後,她選擇一份工作時間較短、收入較少的工作。但是,因為她不再支付外傭與安親、補習班的費用,她的所得等於是相同的,還贏得了最珍貴的家庭生活。



當然,我們家的情形是比較幸運的,有一個事業比較成功穩定的爸爸,和一個樂於照顧家務及教養孩子的媽媽,加上習慣簡單中的幸福,有良好的理財習慣。所以爸爸等於是當女強人主管的那位媽媽,
媽媽安於照料家務及教養孩子的工作。我們的模式是幸福的,爸爸用心的專心撐起外面的那一片天,媽媽用心的專心撐起家裡的這一片天,我們彼此感恩對方讓自己無後顧之憂。



同時,因為我來自父母有退休制的老師和公務人員家庭,公婆也都有自己的退休金,所以養成了我們理財謹慎的習慣,會固定主動的存下約一半的所得作退休金,規劃夫妻的老年生活,而不是養兒防老。所以,或許您會發現我常常提到在家教育。因為,在家教育可以節省下很多教育開銷。



在歐美國家,街上是看不到安親才藝班招牌的。如果父母沒有辦法接孩子從學校下課,常見的方式是家長互助或是請計時保母暫時看顧一兩個小時。



我的思維是,如果我們可以過簡單平實的生活,享有交融和樂的家庭生活,父母擔負起孩子的家教角色,那麼我們就可以不必為了花更多的錢去賺更多的錢,而付出更多時間成本,犧牲更多親子成本



我的先生從小沒有剪過睫毛,但是他摘下眼鏡,有一對濃眉大眼。
他從小也幾乎沒有接觸過補習,但是他們家三兄弟加上我婆婆都是台大人。所以,我相信自然而然的教育。



我也比較喜歡歐美人自然的生活風格,學校下課了就是下課了,爸媽下班了就是下班了,而不是孩子們另一堂課的開始,父母也必須加班接送小孩再繼續上夜間課。即使我們經濟十分寬裕,我還是希望過這樣簡單的生活。因為,簡單的生活帶來優雅從容。晚上的時間我們可以在家享受家庭的和樂溫馨,而不是在趕場奔波。



我會在明天的分享中繼續的談利用你的專長當孩子最好的家教老師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5日 星期五

We're The Lucky Ones

自從生下善善之後,我們屢經很多挑戰。不過,逐漸也發現,在辛苦的滋味當中,我們已經學到了看到正面及珍惜身邊的點滴幸福。我婆婆說過,善善帶動媽咪藉由他寫文章植福來跟大家結好緣。如果一路順遂,這些植福的事反而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上個禮拜,新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問我是否已經從低潮中走出來,是否能夠協助安慰十一月底一出生就急救住進加護病房的小睿睿的爸爸媽媽,分享我們的經驗談及癒後照顧。小睿睿和善善一樣,都住過最危急的加護區,都曾經失去呼吸,也都曾經有過急救引起的小動作抽筋。我聽到這件事了以後,很快的回覆了他們,馬上把握住這個為善善植福的機會。因為,我知道,小睿睿和他爸爸媽媽,正在受我們以前曾經有過的煎熬。



我也希望藉由善善活潑可愛的電子相簿,讓他們拾起信心,也同時瞭解到孩子未來一樣可以很健康,只是我們有一條比較辛苦的路要走,有頻繁的追蹤檢查,服藥停藥,還有物理治療來促進孩子的各方面發展。



曾經,我很難面對各方面都很聰慧的善善,必須要透過物理治療來促進他的大動作發展。窒息過的孩子因為多少有腦傷,所以在某個部分的發展不像一般孩子一樣自然發展出來,而要透過比較多的外在刺激。所以,從善善六個半月起,我們踏上了復健這條路,每週兩次要到醫院上課。



曾經,我連掛復健科的門診都有障礙,每次到醫院都必須開車遠距離奔波,面對別人詢問孩子月齡及會坐爬了沒有反而變成了一種壓力。現在我們反而常"沾沾自喜"的笑著說,因為我們練習時間排的很好,別人一次練習半小時,我們都練習一小時以上。善善外婆就說,善善長的一副可愛模樣,治療師才會讓我們練習特別久。即使寶寶在練習當中當然都會啼哭不願意,即使善善的大動作發展必須比別人慢幾個月,但是我們還是發覺到善善很幸運,我們很幸運,同時我們很努力去做我們可以做的努力。



善善也是慈濟小明星,常都在醫院碰到認識他、疼愛他的護理人員,他們都為我們祝福,真心疼愛善善,並覺得我們很堅強。



想到小睿睿還在加護病房時,我也珍惜我們已經度過好多關卡了。善善已經過了不只五關,先是生死關,再來好多的檢查他都一一度過了。我非常珍惜善善現在扎扎實實的在我們身邊,而不是在加護病房中。以及我們的每一份快樂,一顰一笑。所以,"我們是幸運的"。



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也說過,當初像善善那樣從沒有呼吸知覺急救的回來,他們覺得已經是個奇蹟了!雖然大動作發展會遲緩,不能跟同月齡的孩子一起學會坐爬走,但是善善已經是缺氧急救回來的狀況中,發展的最好、最健康的了!



在物理治療室中,我們看到做抽痰輪椅進來的孩子,也因此知足惜福,慶幸我們從善善六個多月就開始進行物理治療。有一個十一、二個月的寶寶也在練習坐,我們也因此很慶幸我們很早就開始物理治療,沒有錯過零到一歲運動發展的黃金期。



週一時,為了讓醫生看清楚善善的腦傷情形,這個月有排了核磁共振
的檢查,雖然一開始我很心疼善善四個小時不能進食,還有必須用藥物讓他睡著。但是,後來看善善很快就入睡,在做檢查時都沒有醒過來受到驚嚇,善善一醒來時也還開心的笑,我們又笑著說"我們很幸運"。



每次看大愛新聞中提到某某困境磨難中的家庭或個人很樂觀,我都體會到,樂觀不是一直樂觀的。而是從一次次的痛苦淚水中再站起來,從中找到快樂的成分,甚至還能發現其中的幸運之處。或許,你們不用經歷這些。那麼,希望你們從我們的故事中體會到幸福。而從善善出生後走過這一關關的關卡,通過每一次的檢查與試煉,我也從中間感受到,我們還是很幸福的。通過辛苦的長廊,未來的果實會加甜美!We're The Lucky Ones!

祝福大家 小睿睿和他的爸爸媽媽 以及全天下所有的孩子身心健康 父母心安!

祝福大家珍惜身邊的孩子!



對善善很有信心的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童話王國來的樂器玩具

今天下午,收到善善的幾件飛機木彩繪新樂器和飛機木彩繪小文具,我之前介紹過同系列的手搖鈴。我雀躍的一樣一樣拆封,善善開心的一直伸手要自己拿!



媽咪每一樣彩繪玩具都看的興奮不已,雖然之前在網頁上已經看過圖片了,但是實物還是更加鮮豔及富饒童趣!之前介紹的是飛機木彩繪手搖鈴,今天收到的彩繪樂器有飛機木彩繪沙鈴
、飛機木彩繪鈴鼓、和飛機木彩繪笛子、飛機木彩繪鴨子響板,以及飛機木彩繪藍色熱帶魚哨子。



我配合著小小愛因斯坦兒童古典樂,用這些飛機木彩繪樂器,牽著善善的手演奏做敲擊樂,兩個人玩得不亦樂乎!晚上善善爹地下班時,媽咪還把善善的安全座椅推到門口配合著古典樂,牽著善善的手一左一右的,用藍色圓點的飛機木彩繪沙鈴在門口敲擊歡迎善善爹地回家。媽咪並笑稱這是善善的小小音樂會,爹地可要仔細聆聽喔!



好久沒吹過笛子,今天媽咪拾起這支色彩鮮豔的彩繪木笛子,一個音階一個音階得摸索起來,發現都還記得呢!也配合古典樂的節奏吹了吹藍色熱帶魚木哨子,主要是因為希望透過這些樂器啟發善善的好奇心,讓他來練習抓握的精細動作!



我之前有一篇寫過古典音樂課,有了這些彩繪如童話故事裡糖果屋中的樂器,我們真的可以開一個小小的敲擊音樂會了!



只要童心未泯,快樂就是那麼簡單的呢!



還有一些木製彩繪的動物鉛筆和藍色小熊書夾,也是我買來給善善練習抓握的精細動作用的。真的,透過這些如童話故事般糖果屋裡的彩繪玩具,相信善善的創意和想像力會得到很大的啟發!對他以後的繪畫用色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這些彩繪樂器和小物上面的彩繪,真的是太天真爛漫了!



一直以來,我覺得為什麼台灣人都不敢用顏色呢?在荷蘭河邊的高瘦房子們(因為荷蘭地少,都是往上蓋),這一戶是粉紅色,緊鄰的隔壁是嫩綠色,再緊鄰的隔壁是天藍色,戶戶的外牆油漆都不相同,活生生是童話故事裡彩繪出來的房子!地中海沿岸的房子,像是我去過的義大利卡不里島的房子,有藍色配上白色的海洋風,有橘色外牆配上黃色窗框,也有綠色外牆配上藍色窗框,每一棟屋子總是那麼的搶眼,讓人的心都跟著陽光了起來!



像慈濟在南投蓋的希望小學,是採用中國人典型的灰色和白色外牆。但是在伊朗幫地震後重建的小學蓋的,是鵝黃和磚紅色的油漆外牆,讓我覺得好美!為什麼不能把台灣的希望小學也漆成伊朗小學的富麗色彩呢?我覺得真的是中國人思維上的限制。



最近也思考過幫善善買玩具的問題,一些聲光玩具雖然有助於孩子接受閃光和聲音的刺激,但是玩法就比較固定與受限。除了這些典型的玩具,我開始想幫善善準備的是質優而玩法上不受限,耐人玩味多年,多年後仍會想收藏的玩具。



所以,我選擇了飛機木彩繪系列的玩具。因為,我覺得,它們發出的聲音不是藉由電池的人工聲音,而是天然質樸的吹奏樂器聲。孩子可以隨著年紀,去摸索玩味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就像同樣一把彩繪沙鈴,善善可能可以搭配無數樂曲去演奏無數的敲擊樂,未來可能再藉由上面鮮豔的彩繪之啟發,去創作無數的畫作。這就是我所謂的玩法不受限而耐人尋味的玩具!



您是否也思考過什麼樣的玩具對於孩子的啟發性最大呢?這是一個值得媽咪們仔細思考的問題喔!



您想看看善善的彩繪樂器小物嗎?
請到彩繪玩具相本參觀(因為今天是陰天,加上善善正在旁邊睡午覺,可惜未能把鮮豔可愛的色彩呈現到最佳狀態。)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15/in/page/1/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公平合理的對待老大或老么

因為在我和先生的家族中,我們雙方都是第一個(唯一一個)結婚,也是最早有小孩的。所以,即使善善現在是個嬰兒,以後他一定是一個很多孩子的表哥或是堂哥。如果加上表親的話,那就更多了。



但是,我常在善善外婆面前幫善善打預防針,希望以後大家不會因為善善比別的孩子大,什麼都要善善讓給別人,讓善善覺得委屈與不公平。因為,出生順序不是善善自己選的。我們可以教他體貼與照顧別人的心意,但是我還是強調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這一方面,我比較不希望去強調老大或是輩份小的就要忍讓或是比較委屈。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應該互相尊重。



從小到大,我都是家中的老大,所以一碰到有爭執的時候,甚至是誤會一場,例如小時候午睡時弟弟貪玩碰了我一把,爸爸被吵醒時就是
處罰老大。即使我喊冤,爸爸還是說,因為你是姊姊。舉凡類似的事,爸爸媽媽都有一個理由,說因為你是姊姊!所以,有時候當老大的孩子也不免覺得心有不平。



當然,如果您是家中的老二或老么,當然可能也造就出不一樣的性格,或是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例如用老大用過的舊物品等等。



我在這裡的重點是,如果當老大的孩子覺得當老大有些可憐的地方,當老么的孩子覺得當老么有不同的委屈。何不讓我們就事論事?不要去強調因為你是老大或老么就如何如何?那麼,或許當老大的孩子不會覺得委屈,當老么的孩子也不會覺得不平了!我們何不持平的,合理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當爸爸媽媽與長輩合理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心中沒有不平及怨言時,他們會比較容易和善的對待及真心喜歡其他孩子,而不是互相成為長輩的愛的競爭者或是冤屈者喔!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教育的上限與底限

不知道您對孩子教育的上限與底限是什麼?



先談談我對孩子教育的上限。我自始至終、未改初衷,對自己孩子的上限是每天每天在世界上都有意義、都有付出、都有貢獻,每天每天對他人都有幫助,小到幫助一個人、一群人、整個社會上的人,這是我教育孩子的上限。幫助可以是一個笑容或是一句好話都好,所以小至嬰兒也是有能力給人一個燦爛的純潔笑容使大家開心的!



如果善善有一天像同天生的慈濟世界證嚴上人那樣,帶動如此多人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去做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諸種好事,那則是無所憾的人生,也就是教育的極限了。



那麼如果孩子自己一個人念好書、有一番成功的事業呢?我覺得是對自己負責、負責任事,做事方法正確,例如能夠專心致志的一種表現。也因而能夠有能力照顧好自己跟自己的家庭,有餘力幫助他人、起碼不為社會他人造成負擔的可能性比較大。



但是,重點還是在於教導、啟發孩子的善良天性。如此孩子不論未來自己有一塊錢還是一千萬,一分能力還是十分能力,都相信自己有餘力幫助別人。



如果只是一己的學業成績或是事業成功呢?我認為這是一個人或一家子的事或榮耀,不是所有人的。所以這不是我教育孩子的上限。我會努力教好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我能力範圍所及內好的做事方法,加上父母都愛學習,孩子會熱愛學習的可能性自然是比較高的。



再來談談我對孩子教育的底限,無疑是公德心。也就是如果沒有能力幫助別人,至少至少教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沒有任何負面影響的人。例如,從小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在人群多可能碰撞他人的地方跑跳。這些,都是必須從小教起、從小教孩子通達事理的。即便是一個嬰兒,在公共場合,我還是會這樣教育他。

因為,我教育的底限是,最少做一個空氣般、讓人沒感覺的人吧!



了凡四訓中有一個古代官員,一天下了陰曹地府。一看他做過的惡事好大一疊,善事好薄一疊。但是一秤,棉薄的善事卻比較重,因為他是地方官員,所做的棉薄善事影響所及的人很多,因此秤起來重。



您對孩子的上限與底限又是什麼呢?您希望孩子最多與最少能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1日 星期一

父母應力求與孩子平等待遇

小時候,因為爸爸在外地工作,以前擔任國小老師的我的媽媽總是一邊煮飯,一邊叫我們孩子先吃。等到一盤一盤熱菜上桌輪到媽媽吃時,都已經是盤中餘物了。因為以前下課肚子很餓,剛炒好的菜熱騰騰又好吃,當孩子的我們沒有多想,碰到好吃的菜餚還會搶了起來,深怕輸給對方!



我的媽媽也會把鳳梨心和鳳梨分開切,她負責吃較硬實的鳳梨心和帶種子的芒果心,要孩子們吃嫩軟切好的鳳梨肉和芒果肉。



過年的時候,我的媽媽也是一道菜一道菜上,總是要我們先動筷子,總是說她沒關係。即使飯菜已經滿桌,她還是繼續忙,一定要再多切幾盤水果才行。



一直到現在,我的媽媽偶爾上來台北住幾天由她掌廚時,她仍堅持要我們夫妻先吃。她總是要等到我們吃到一半,或是快吃完了,她才願意開始吃。我媽媽的理由是,這樣她才能把所有的菜餚清乾淨,惜福得連菜汁和一丁點的蒜頭她也會配飯吃光。



其實我不止一次勸過我的媽媽大家一起吃,或是希望至少先留一份完整的各種菜餚,而不是盤中餘物。可是,她犧牲習慣了,反而覺得這樣做她比較快樂踏實,做孩子的我也沒辦法改變什麼。



有一個故事說,父母因為疼愛小孩,總是把食物不好吃的部分自己吃掉,好吃的部分留給孩子。等到孩子長大後,習慣的把食物不好吃的部分留給父母,因為孩子以為那才是父母愛吃的部分。



現在當了媽媽,偶而我也會有一點犧牲,但是我盡量做到父母和孩子平等。特別是對犧牲這兩個字,我的哲學是:如果要做就心甘情願而樂意的為孩子做和犧牲,不要是將來可能心存埋怨、祈求回報的為孩子犧牲。



甚至,和孩子平等,而不是犧牲自己。如果將來有一天,父母可能對孩子說,我當初如何如何對你,而現在你卻不如我所願。這樣的話,父母可能最好一開始就不要犧牲自己。



我盡量會落實的是,媽媽和孩子同時吃飯,大家一起開動。如果爸爸必須晚一點到家,那麼折衷的方式是,孩子可先吃一點點心等待爸爸回家,或是先幫爸爸夾留一份完整的菜餚放在便當盒裡,如此沒有人會吃剩菜。



我希望從小讓孩子知道,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媽媽不是應該最後吃剩菜的。因為,如果我們這樣做,將來有一天,孩子會認為媽媽本來就應該是最後上桌吃剩菜的。媽媽也可以在孩子肚子餓時,真實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很餓,讓孩子也同時同理父母親的心。



這樣的話,即使在少子化的現代家庭,雖然我們疼愛孩子,但卻不致將孩子呵護成家中的老大,將來到學校社會上發現我為什麼沒有受到禮遇?



從家庭開始,讓孩子在家庭中先跟父母平等待遇,而不是當唯我獨尊的小王子和公主。將來走出家庭,孩子才更懂得同理別人,以及和別人平等相處。而不是以家中的小王子和公主之尊,去碰外面的無數硬釘子。



爸爸媽媽也才不會在孩子長大後的某一天突然驚覺,孩子認為爸爸媽媽理所當然是應該犧牲自己的。



所以,我認為,父母親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力求與孩子平等。將來走到社會上,孩子們也才會習慣和大家平等,而不是受禮遇。否則,當一顆從小備受禮遇的軟柿子長大,去碰學校和社會上和他人競爭或平等相處的硬釘子時,孩子們可是會很辛苦的!



而且,比起犧牲自己卻可能時有怨懟的媽媽,我選擇當善待自己的媽媽。因為,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媽媽有媽媽自己的生命,應該互相尊重,各自有自己的一片天空遨翔。



或是,媽咪也可以選擇另一種真心不畏犧牲,犧牲全然不求回報的典型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0日 星期日

教孩子專心

我曾經思考過未來要如何教孩子專心這個為人的素質,因為專心這個正面的素質對未來孩子在學習上及處事上會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另外,像教孩子解決問題也是很重要的素質。以前在美式的教案中,我們有一堂課就叫做problem solving(解決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其實可以常常問孩子:「現在碰到這個問題,你覺得要如何解決?」或是,「除了這個解決方法,你能想出別的嗎?」
也可以跟孩子分享爸媽心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並和孩子一同實際操作、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



回到專心這個主題上,在蒙特梭利式教學內涵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角落學習」。
為了使大家對「角落學習」有所概念,我藉由搜尋相關資料找到以下兩段對「角落學習」的清楚介紹如下:





蒙特梭利女士她非常瞧不起傳統的課堂,把「兒童像標本蝴蝶一樣釘死在各自的位置上」。於是她創造許多具有啟發功能的教具擺在教室的不同角落,讓孩子自己去摸索,老師只在教室巡看,伺機對個別的學生予以暗示和誘導,這就是台灣很多家長都熟悉的「角落學習」。



規劃符合年齡層發展需求及單元活動主題的角落活動,並於「角落學習活動」中,讓幼兒自行決定在不同的領域裡自由探索、自由創作、自由操作、自我學習,進而培養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兩段出自網站搜尋資料





利用這些受歡迎的幼教理念延伸自家庭生活中,我目前概略的想法是未來會照著張炳惠博士書中的建議,幫善善購置一張專屬的讀書、寫字、畫畫用書桌,並大大的凸顯他擁有自己書桌的光榮感,培養並正面鼓勵善善在專屬的書桌上看書或是寫字一段時間。

另外,未來我會在家中區分幾個區塊,讓善善固定的在不同的區塊從事不同的活動。例如,媽咪可以規劃一個玩玩具區,看書畫畫區(可以在小書桌上做),看益智卡通區等等。重點是在於建立孩子專心的在不同的區塊從事不同活動的習慣。

我想,坊間有許多幼教的不同方式,我們都可以擷取其中精華的部分來用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例如我十分稱許的慈濟大愛幼兒園的"品德教育養成"部分。如此,孩子不一定上昂貴的學校去取經,但是孩子也一樣可以體驗到優質學習方式的薰習。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9日 星期六

飛機木手搖鈴

不久前,幫善善買了一對飛機木手搖鈴。這兩支手搖鈴是義大利與德國設計師用飛機木手工製作彩繪的。一把是綠色的,一把是黃色的。手搖鈴上的彩繪很具有藝術性,因此媽咪決定以後等善善長大,幫他收藏在他的甜蜜回憶百寶箱。



從剛出生時穿的迷你衣物,以前在在加護病房時志工織的、防止當時提供氧氣的塑膠管碰傷寶寶細嫩臉頰的迷你黃色毛線帽,還有出院時的第一頂baby yellow小圓帽,以及善善的臍帶,媽咪及善善在醫院戴的手環等等。舉凡具有代表性的紀念品,我都幫他收納在他的甜蜜回憶百寶箱。 



今天帶善善到新店慈濟醫院做物裡治療時,因為中間有空檔,就順道推善善到以前住過的同樓層婦產科病房,看看會不會巧遇以前照顧過我們的醫護人員,適巧看到志工推著十個剛出生的小娃兒在那裡,應該是洗完澡準備母嬰同室了。幾個月前善善也是其中的一個,而現在比起他們的尺寸,善善真的變成小哥哥了。而新生兒的歲月及新店慈濟醫院婦產科的5a病房,也成了一段甜美中有驚險的回憶,特別是感恩。



有些衣物被放在甜蜜回憶百寶箱中,是因為他是第一件衣帽,第一雙鞋子等等…而未來會收藏這對飛機木手搖鈴,則是因為它的藝術性與美感價值,與國際性。不同的民族會創作出截然不同,象徵當地人文地理天候的藝術品。例如,地中海沿海地區的民族如希臘人,凡事總是離不開海,畫作也永遠缺不了海洋的美與璀璨! 



雖然我們過著簡單而樸實的生活,但是我仍然力求在善善的早期教育中帶給他美感經驗與對美的鑑賞力及品味,例如配色的協調性與家中擺飾的雅致等。所以,我們家的牆面上擺放的是西班牙的地中海油畫及巴洛克式手工貼金箔畫框和歐式的垂吊掛燈,我相信這些給了他一些早期的美感經驗。奶奶幫他買的東歐童話明信片也提供作為他的早期美術課教材。



以前的台灣過著客廳即工廠的實用性生活,而歐美的居家環境則是無論如何都帶有藝術性。因為,你想要買個鏡子與盤子,在義大利我看到的鏡子都是各式簡約或華麗的金框鏡子,一買就耐人收藏世紀之久。在英國賣的盤子,無論如何就很難找到全白的,總是盤緣有些如畫的配色,總是讓義大利麵變的好吃起來!



這些,並不是從昂貴中得,而是從一種生活態度中來的。我也希望在善善的教育中,教給他這一種美感的經驗。從生活周遭中,多積累一些既實用又具美感、藝術性的用品,例如他的這對飛機木手搖鈴,不斷蔓延下去



想看看這對飛機木手搖鈴嗎?

請到這本相本:「善善的飛機木手搖鈴」相簿中所有相片(1 )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02/in/page/1/

另外推薦一下可愛、表情多的cutie」相簿中所有相片(35 )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06/in/page/1/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大自然這一課

我之前介紹過的布書,是善善的洗衣機布書。今天要介紹的,是他的另一本布書:Secrets of Nature大自然的奧秘。



基本上,我認為讓孩子及早接觸大自然及學習大自然的知識,不論是透過日常的散步,假日的戶外踏青,透過實物圖片書,或是我介紹的這本大自然的奧秘布書,乃至一些探討大自然的議題的繪本,如環保或愛護地球等等,都是很適合孩子的。因為,大自然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大自然的美,是絕妙的藝術。大自然的清新,是父母跟孩子透透氣的最好去處。



即便是一個寶寶,也都知道喜歡出去玩,看看跟家中天花板截然不同的景色。當善善在一個多月大的時候,我較常帶他到近在呎尺的公園看看綠樹。那時候的善善,總是最愛盯著透過綠茵的朗朗陽光看。現在的我們,則是慣常於午後在附近的士林官邸散步一大圈,浸濡於大自然的香氛中一個到一個半小時才回家,敞徉在自然中的我們是幸福的。



回到這本布書:Secrets of Nature大自然的奧秘。我在這本布書的句型和故事結構中,分析出一個因與果的基本架構。寶寶及幼兒可以透過這本布書的圖片及操作(如手翻開碎開的蛋會出現一隻小雞翻開蝌蚪的布層會看到青蛙,翻開毛毛蟲的布層會出現蝴蝶的雙翅,翻開雨雲的布層會看到太陽,翻開種子的布層會看到綻放的花朵),
體會到萬物的因果關係。



一如其他布書的多感官閱讀及融合玩具的概念,翻開布層時會有塑膠摩擦聲來誘發孩子動手翻的興趣。



因為我曾經跟善善說過這個布書中的故事。有一回巧遇太陽雨,我真的抱著善善在附近商店的騎樓下欣賞一道完整的彩虹直到雨停,並興奮的跟善善說起雨後的太陽光照到水氣產生彩虹的原理,並告訴善善這就是布書中提過的彩虹呢!



最後簡短的分析一下這本書的故事創作架構,我舉三個句型為例。

A seed grows into a flower.一顆種子長成了花。

A rainbow appears after the rain.一道彩虹在雨後出現。

A tadpole turns into a frog. 一隻蝌蚪變成了青蛙。



讓幼兒接觸這些句型時,可以讓他們瞭解到因果的關係。如果寶寶的認知程度更好,我建議媽咪可以用畫畫的方式呈現因果的加強教學。例如畫一個小孩會變成大人,一隻小狗會變成大狗,一顆小樹變成了大樹,並在中間劃上一道箭號。這樣的因果概念會成為建立幼兒邏輯觀的一環。



布書封面一樣是個呈現地球不同洲的半圓立體布球面,也有利於建立孩子的空間概念及練習手的撫觸。媽咪分享的重尤其在於,教孩子大自然這一課是非常重要而基本的,媽咪們不妨利用各種方式幫孩子上早期的自然課喔!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句靜思語:與地球共生息。



沒看過善善布書的媽咪,也可以到善善的布書電子相本看看喔! 



「善善的立體操作布書」相簿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37/in/page/1/

今天並想分享可愛的善善「騎跳跳馬」相簿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09/in/page/1/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6日 星期三

祝福別人的孩子就是祝福自己的孩子


今天帶善善去醫院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帶著一個一歲多寶寶的媽媽。她和別人不一樣,好像心裡頭有些負面的情緒,又因而影響了別人。她問了隨行的善善外婆善善的月齡,善善外婆跟他說七個多月,她隨即一句跟我們家的寶寶一樣,也不高嘛!這位媽媽對我們的問候語,就是一句負面的話,而不是一句嗨。



媽咪有點後悔當時沒有即時說,善善的身高一直在七十五百分比以上,而得在突然之間接受了這一句不禮貌而不合理的話。我們不想跟別人比較,但是不亢也不卑,特別是這不禮貌的批評不是事實。當時只覺得,這個媽媽似乎自己心中有負面的能量,她可以選擇心情不好就沈靜自己,而不是去感染她的負面情緒給別人。



當媽媽的人應該能體會,當別人批評自己時,如果不是心懷好意,自己會不舒坦。
當別人不懷好意的批評自己的寶貝時,應該是加倍的不舒坦。而且,對一個單純的寶寶,我不知道為什麼那位媽媽可以選擇不特別對寶寶好,但是為什麼要用不善良的言語來對待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寶寶?或許那位媽媽的心情正是陰天,但是起碼她可以選擇把窗子關起來,不要把陰天帶到別人的陌生人的心坎裡!



我們常常讓善善跟大家結好緣,碰到別人總是幫他說句你好。碰到別人誇獎他時,
即時說聲謝謝!我也常常的希望祝福他人的母親跟寶寶,因為我深信這種正面的祝福是絕對會迴向到自己的寶寶身上的!所以,所到之處,我會碰到很多喜愛善善的人,相信是他的福德因緣所致,不是憑空而來。



簡單的迴向的意思,像是對一個人投以笑顏及良善話語,回饋來的便多是笑顏及良善話語!多多祝福他人的母親和寶寶,則常常的也是得到他人與宇宙之間冥冥中的祝福!這是很簡單而易行的道理!



希望我們也常常的把陽光帶到別人的心理,多多的讚美和祝福別人的寶寶,則不但是幫媽媽跟眾生結好緣,更是幫寶寶跟眾生結好緣!



祝福所有媽咪幫寶寶跟眾生結好緣!

善善媽咪


益智卡通Dora影片及相關網站資訊

今天提供給大家的是12.4介紹過的益智卡通Dora的影片及相關網站資訊。 

大家有空可以連結上去做參考!



Dora the explorer

http://nickjr.co.uk/shows/dora/index.aspx

影片部分

http://mymedia.yam.com/fairytreasury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學英文的伊呀對話

相信每個寶寶的媽媽都有跟孩子面對面躺在床上,伊伊呀呀說嬰兒語對話的經驗,特別是在寶寶玩耍或睡前的的時候。



今天我跟善善睡前的嬰兒語對話,用的是今天早上Dora卡通中穿插的一些英文單字和英文句子。媽咪模仿著Dora唸這些英文單字和英文句子時的音調,對著善善輪流的唸著不同的英文單字和英文句子。



因為善善早上聽過了這些英文單字和英文句子,加上媽咪唸的時候是很輕鬆愉快的,加上一邊摸摸善善的頭和抱抱他,善善感受到了英文特殊的音調,他聽得時而很開心,時而笑起來!



媽咪相信,善善因此開始喜歡英文了!英文的特殊語調和這些卡通中的英文單字和句子,也將自然而然的深印在他的腦海中。



記得我當初大學選擇英文系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高中時看過的影集
Anne of Green Gables紅髮安妮裡面安妮唸過的一句詩,讓我覺得英文的音韻像歌唱一樣的美,我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更加喜歡上英文的音韻,並喜歡模仿原文的音調。



所以,媽咪們不妨也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英文單字和句子,來跟寶寶來一段嬰兒對話吧!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互動式學英文卡通

最近看到了一個yoyo台的卡通,我覺得它是益智性、雙向性的,而不是單向輸出播放,小朋友單向接受收看的。所以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首先告訴各位媽咪,有一位新店慈濟醫院復健科的醫生的確說過,不要讓寶寶看電視,不要父母看,小朋友也跟著看。尤其是廣告的畫面閃得太快,對孩子的傷害很大。這一點我的確有注意到,廣告的畫面因為分秒是金,所以跳動的速度之快,的確對孩子的視力是很不好的!



至於完全都不讓幼兒看電視,我覺得我採折衷看法。因為完全不讓幼兒接觸電視,實際生活中似乎難以執行。特別是在寶寶採取坐姿之後,即使以一個全職媽咪而言,一整天帶孩子的過程中的確會有需要坐下來歇息的時候,特別是午間和晚餐用餐時間。



我覺得,讓孩子看電視時保持適當的距離,選擇適合他們的,避免廣告跳動畫面,和看電視時間必須掌控不宜太長。這樣的態度或許比較容易執行,而不是束之高閣的理想談。



回歸主題,Dora是我偶然之間看過兩三次的卡通,因為頗具學英文和益智的教育性質,所以我把它歸類為適合幼兒看的卡通。



卡通中的主人翁小女孩Dora和她的伙伴小猴子Boots,每次都會踏上一段旅程,卡通中間有一些關鍵字句,如旅途中經過的最高的山highest hill,雪山snowy mountain,和經過的湖lake, 卡通中每次提到的不同主題,如魔法棒the magic stick,以及一些卡通中常用的口頭禪如Great.& I need your help. & Thanks for helping.小女孩Dora和她的伙伴小猴子Boots都會以很自然的方式穿插用英文念幾次,而且故事前、中、後也都會再溫習。但是,不是以語言教學的方式,而是自然而然的就穿插在卡通中,卡通的成分還是遠大過學英文的成分,故事性很強,所以適合幼兒看。



媽咪可以做的就是跟著卡通中的英文關鍵字句部分和模仿卡通人物的抑揚頓挫,再唸一次英文給寶寶聽。因為卡通的情節是中文的,但是透過媽咪的聲音唸這些英文的關鍵字句,會吸引寶寶的注意。讓寶寶知道,嗯,媽咪現在唸的似乎是另一個語言喔,來吸引寶寶更大的注意力和學習性。



另外,有時候小女孩Dora和她的伙伴小猴子Boots會碰到斷掉的梯子或鐵軌,需要小朋友幫忙分類,要小朋友跟著說longshortlong short,那下一根需要長的還是短的呢?DoraBoots真的會等小朋友回答,再給答案。每次卡通結尾也會問小朋友,你最喜歡的是今天的哪一段旅程?並讓小朋友先回答。



或是,有時候DoraBoots必須要查地圖,但是畫面上會出現四種物品,Dora會問小朋友,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什麼?留一段時間讓小朋友先回答,Dora再說:對了,是地圖。這是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卡通的益智性,教孩子去分類、認知和解決問題。



有時候當Dora說,I need your help的時候,她可能需要小朋友跟著她一起做某些動作,媽咪就可以拉著寶寶的手跟著一起做!善善的反應是非常開心!



跟大家分享這個益智的優質卡通囉!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2日 星期六

利用善善的洗衣機布書來談教孩子句型

早上又把原有的洗衣機英文布書念了幾次給善善聽,我也順便分析一下了這本布書的句型教學部分。這本洗衣機布書的書名叫做:WHAT IS IN THE WASHING MACHINE(在洗衣機裡有什麼呢?)



布書的外形就做成了洗衣機的模樣,右上角時間顯示面版旁,有個旋轉會發出聲音的洗衣機旋轉扭,封面有著透明的膠膜外殼,就跟一般洗衣機呈現內容物的功能是一樣的。



一翻開布書,有個按了會發出聲音的小布包,上面寫著WASHING POWDER(洗衣粉)。內頁的布花裙、牛仔褲、圍兜和T-shirt,都是另外縫上去,手指可以伸進去,有立體感、實在感的。



現在我就專心的來談一下這本布書的英文句型。封面及內頁,有英文描述的部分共有八頁。內頁第一頁的句型是:There is a skirt in the washing machine.(在洗衣機裡有一件裙子) 翻過來的下一頁呢,它符合邏輯的繼續說: It belongs to Mary.(這件裙子是Mary)



所以我就假設它第三頁照一般童書寫法,可能會繼續的說: There is a
···(在洗衣機裡有一件···) It belongs to ···.(它是···) 但是這本童書,它並不是如此創作的,而是換了一個句型繼續下去。



如果一本童書一直重複的利用There is a
···(在洗衣機裡有一件···)It belongs to Mary.(它是···) 那麼,孩子可以在反覆的聽或唸中自然而然的熟習到這兩個句型。只要最後一句有個令人驚奇而不一樣的收尾,那麼整本童書的架構也就出來了。



換言之,我們可以依照這種架構來創造一本教孩子熟習同類句型,以熟悉相同句型和讓衣物是誰的觀念簡單明瞭的的作為一本童書的主要架構,結尾再加上有創意或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或一個問題就ok了。



善善的這本布書又是如何繼續的呢? 

1.

There is a skirt in the washing machine.

It belongs to Mary.

2.

This is a pair of nice jeans.

Bob looks smart in his jeans.

3.

Billy needs to wash his bib,too.

Wow, it looks so fresh and clean!

4.

I should wash my T-shirt,too.   



加上封面的標題What is in the washing machine? (在洗衣機裡有什麼呢?) 總共是八個不同的句型。 



雖然每組句子應該其實都是一組一組的含意,也就是這件是什麼衣物,它是誰的這樣的邏輯在走。



但是,作者不採用重複句型的方式呈現童書,而是循著這件是什麼衣物,它是誰的這個邏輯在每個句型上做變化。



我覺得作者的目的是在讓孩子熟習更多種不同的句型結構。從封面開始,孩子可以學到以下八種句型。



What is
··?

There is a···

It belongs to···

Bob looks···

Billy needs to…

It looks so···

I should··



當然,孩子不是在文法書上學習這八個句型的,而是在媽咪反覆的閱讀中自然的熟習了這些句型。往後當碰到類似的句型時,孩子自然會在腦中將他們歸為一類。



所以,孩子日後能夠造句與使用的正確的語法,是因為他們學過了大量的句子和閱讀做前提,自然而然歸納出來。而不是因為先瞭解了文法,深怕錯誤的在造句。



這種童書的風格提供了較多元的句型結構,也有它的益處。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創作童書,也就是循一定的邏輯,但是使用不同而多元的句型。當然囉,結尾同樣通常要是耐人尋味、有趣的,或是一個餘音繞樑的問題留給孩子思考。 



與大家分享我對這本布書的分析囉! 



想看看這本布書請到皮克公園的這本相本:

「善善的立體操作布書」相簿中所有相片(17 張)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37/in/page/1/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6年12月1日 星期五

多感官學習

我跟很多媽咪建議過,針對寶寶和幼兒我們可以多使用有操作成分的玩具書,來吸引孩子進行多感官學習。例如我之前介紹過可刮可聞的味道書,就可以讓孩子利用精細動作─刮一刮,之後再用嗅覺去聞來做聯結學習,關連學習。



又例如很多布書,可以輕易的誘發孩子去碰觸書本,並感到友善而喜歡。讓孩子學習翻頁,和去玩弄布書中會發出聲音的小布偶,落實了玩中學,從遊戲中學習的適合幼兒的特質。



在這裡我也援引禮筑外文書店DM歸納出的幾個玩具書特性來做介紹: 



*
出版業者所設計(非玩具業者所設計) 



*複雜之設計,多功能用途 



*富有學習、教育意涵 



*非大量生產 / 為手工製作或限量生產 



*具市場獨特性,非大量曝光之商品 



*兼具玩具吸引孩童的特性&書籍的教育功能



因為適巧看到前日瀏覽的DM中有歸納出玩具書的特性,也符合我談到的操作書特性,所以我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又例如像立體卡片般,有立體場景或人物可以豎直起來的故事書,也是操作書的一種種類。同時,我認為它可以啟發孩子在美勞勞作方面的創意發想,以及對空間的邏輯感。



又舉另一種操作書做例子,我有一本介紹拉鍊的英文童書,你從外頁看只能看的到立體的鐵製拉鍊,但是當你繼續翻,你就會看到,有哪些物品上有拉鍊呢?有一頁有包包的拉鍊,下一頁有衣服的拉鍊,再下一頁有帳棚的拉鍊等。



媽咪在念讀本時,可以先誘導孩子去思考,生活中形形色色用到拉鍊的物品有哪些呢?小朋友猜對了沒有呢?猜錯了也無妨,讓孩子大量的去思考,不是對的答案但是好的答案也都是很棒的答案!



現在市面上兼具操作書成分者的外文童書比中文童書多,而且種類也愈發創意,多元而繁。所以我在這裡先簡單介紹幾種,日後我會援用其他例子再繼續介紹操作書/玩具書和他們的功用。因為以前我修過storytelling的課,所以習慣性的會有分析各種讀本作用的興趣。



今天先分享到這裡囉!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