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因為每週三次我要和善善奶奶一起帶善善到醫院做物理治療的關係,所以在車上和善善奶奶聊天的機會比較多。因為善善爺爺是比較權威的人,所以如果善善的爺爺在場,我就會比較少開口和善善的奶奶聊天。
結婚至今將近三年,我婆婆比較常用一貫慈濟委員的口吻來跟我說話,就像是一個長輩在給你意見,諸如我們要多說好話,多祝福,要善解,不說他人是非等等在慈濟世界裡常聽到的一些良善話語。也回想我當初簽訂捐贈慈濟臍帶血時,兩位慈濟委員穿著制服幾度到家裡來時,他們也是始終不疾不徐的謙和有禮。
不過,最近我和善善奶奶接觸的機會,因為善善物理治療的關係變的更多,所以私下談話的機會也相形日增。最近以來,我會覺得善善的奶奶不再是只有跟我說一些比較表面或是堂而皇之的話了。她偶爾也會跟我分享,她和善善爺爺相處時也會有一些問題和令她煩惱、不開心的事。這也會讓我比較敞開心跟善善奶奶聊一些善善媽咪和爹地相處之間當然會有的一些小摩擦或是個性不同衍生的問題。
我相信,當善善奶奶和自己的妯娌聊天時,也會聊這些家庭生活的真實面。只是基於我們是晚輩及不夠熟稔的關係。有時候,並不是一分為二的「說是非」或「不說是非」的「道德性分野」,只是人的心事跟感受還是必須先有彈性的敞開來,才能夠進而昇華到說好話或做好事,而不是否認及壓縮自己心中的負面感受跟想法。我聽過即使是出家人的世界裡,或是任何人跟人的互動裡,也是會有是非的,即使是在高度宗教性的場域裡。
比起只有說好話和建議晚輩的善善奶奶,我還是比較喜歡現在偶爾會跟我吐一點點苦水跟發露真實心聲的善善奶奶。因為這讓我也能放心的跟她吐一點苦水和家庭實錄,而不必太過過濾想說的話。當我發現原來善善爺爺和奶奶的屋簷下也有著別的屋簷下都有的小問題和狀況,我會覺得更貼近。
這也讓我想起我在花蓮年紀相仿的表妹,她因為家裡手足都過於優秀,自己也曾經十分優秀的關係,在大學聯考一次失利之後,她就此一蹶不振,甚至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必須仰賴藥物。這幾年來,我時常會扮演她的精神陪伴和支持者的角色,不過當她傾吐她的心事和不滿時,我也常告訴她,我也同樣或類似的煩惱和困境,我們家也有類似的問題,我和我的父母也有想法作法大相逕庭的時候,而不是讓她看到我的世界似乎一切完好,或是只給她一些官冕堂皇的建議,而缺乏同理她的負面情緒感受,或讓她以為只有她有這類的問題。
所以,我們和孩子對談的時候,不妨也將我們類似的困境或曾經碰到的相同麻煩,以及兒時曾經犯過相同的錯,走過的路,也有過的負面情緒和想法說出來,讓孩子也能將自己負面的情緒和經歷敞開來。而不是當孩子是晚輩的口吻,只給孩子們官冕堂皇的意見,讓孩子以為爸爸媽媽就不會犯錯!
偶爾,也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對不起。告訴孩子,媽媽剛剛因為很忙很急,或是因為今天心情不好,說話比較大聲,對不起。
如果爸爸媽媽會這樣承認自己也有的真實想法,過去、現在到未來也會犯的錯,也有的負面情緒,但是是基於分享心事的理由,而不流於抱怨批評做結尾。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更像自己可以信任的朋友,而不是只用望之儼然、長輩式、官冕堂皇式的口吻。如此一來,孩子的心會跟父母的心更貼近,更站在同一條天平線上。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我們也有自身的問題和困境
2007年2月25日 星期日
自由vs孩子的一顰一笑
先跟大家分享一件略帶莞爾的事,週三帶善善陪外公到他篤信虔誠的濟公師父為主神的廟裡拜拜時,濟公師父降駕時特別跟我說,妳如果再生會生女的。這件事又有個前奏,原來外公幫媽咪跟玉皇大帝的母親皇媽娘娘跪下來求子時,當時神明本來說要賜一男一女的龍鳳胎,當時外公直覺性的告訴神明,兩個恐怕照顧不來,先一個就好了。事後,我曾經告訴善善外公,龍鳳胎不是很完美嗎?只要懷孕一次和生一次就好了,一男一女很完美。一念之差,善善外公在去跟神明說善善媽咪覺得龍鳳胎好時,神明說已經懷了善善了,來不及了。不過,善善外婆也覺得,可見得,上蒼本來也是一男一女的安排。
只不過,後來我也深感慶幸,不需要一次照顧兩個孩子。我開玩笑說,一個孩子已經讓我變成黃臉婆。若是一次照顧兩個孩子,那我就變成灰頭土臉婆了。目前也深深覺得,一個孩子就很足夠了!這是一段插曲。我也告訴善善外公,你的一念之差,讓你從此就只有一個外孫囉!
回歸主題,我最近深感,孩子的一顰一笑和每一個成長足跡,實在是父母犧牲很多的自由和時間換來的!在最近過年的假期中,我帶了好多本書,希望能大肆閱讀一番。總是在善善睡覺等空瑕裡,就大快朵頤我的書本們一番。說起來,看書得看得那麼辛苦,得在育兒空瑕中偷看、多看一點,實在是因為有孩子的關係。
步入婚姻,犧牲不少自由,像是不再有自己的房間和書房。再加上了一個當媽媽的身份,自由進一步遞減。我只是深深感受到,好想好好流暢的看完一本書,或是多看幾本書但不可得。偶爾也想聽一聽沒有寶寶咿咿啊啊,寧靜的聲音。
不過呢,這兩者似乎是相對的。「我們必須用自由去換得孩子每個日子裡的一顰一笑和點滴的成長。如果,想要原來的自由,那麼身邊的這個可愛的寶貝也就不見了!這些彌足珍貴的寶貝相片也就不會積累,不會延展!我們付出一些,得到一些!」不然,可能自由空盪的車中永遠填充著自由的一對夫妻,話題會有說盡的時候。
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讓我深刻看著善善的一點一滴,一絲一毫,好好的經歷一次當媽媽的各種微細感覺,就這麼一次就好!因為,我同時也喜歡當孩子逐漸長大,爸爸媽媽多一點多一點的再重拾自由的感覺,從未滿月完全足不出戶,滿月踏到巷口公園,現在十個月遊歷四處,到未來我仍想到天崖海角,而不是再度歸零,重新製造一個寶貝,重複相同的軌跡,再失去一次雙份的自由。
這是我心靈真實的聲音,同樣的我十分尊重喜歡更多寶貝的爸爸媽媽們喔!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24日 星期六
愛孩子還是愛面子
回娘家固然無限好,不過總是也有一些自己和娘家父母有溝和頭疼的部分。例如,這兩天善善的外公就開始拿善善跟斜對面和隔壁的孩子比較起來,說誰不希望自己的孫子如何如何…。斜對面的孩子滿兩歲了,蹦蹦跳跳愛說話,隔壁的小妹妹比善善晚十幾天出生,現在如何如何…,來跟因為曾經缺氧腦部輕微受傷,動作發展需要做復健的2/22剛滿10個月的善善比。
其實,帶善善去做復健固然辛苦,以前走過他臨死重獲生命及住加護病房的半個月固然辛苦,這些苦也都是當媽媽的得自己概括承受。不過,至親的耳語往往是最傷的,也是最大的壓力所在。
而現在善善媽咪已經滿33足歲了,可是還是常常必須面對從小管教嚴格的外公的「溝通」,換言之是我跟你商量,商量完了是「你要聽我的。」我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的父母還是很難面對「成年子女的完整性」,而是要一輩子把自己的價值觀跟判斷加諸在子女身上,像一個枷鎖一樣一輩子呢?
重點在於善善的復健,和因為輕微腦傷而必須刺激促進肢體發展,無法七坐八爬的這件事上。其實,早產兒和很多動作發展遲緩的沒急救過的孩子,一樣都在做復健及物理治療。假以時日,大家都能練會,只是早或晚,快或慢開竅的問題。重要的是,我們有發現動作發展遲緩的這個問題,並及時尋求治療協助,並沒有置之不管或是不承認。
所以,善善外公以世俗的角度來說,是不是和善善媽咪懷孕時吃素有關,所以善善的骨頭才會比較軟?重點是希望媽咪餵他吃魚鬆。
茹素或不茹素,都是個人的因緣造化。只是,急救和接受物理治療或是生各種病的很多人,絕大多數都是肉食的,因為絕大多數世上的人都是肉食的。只是常人多半把問題歸咎於吃素,但醫學上判定問題往往在於吃肉。
善善選擇我全茹素的時候來投胎,又選擇我向菩薩如理如法祈求一個有佛緣的孩子的時候來投胎,選擇一個本來就茹素的環境來投胎。如果是一般嗜肉食者,或是一餐不可無肉者,是不會選擇這樣的體內環境和家庭環境的。
回歸重點,善善外公急切的希望善善能夠像一般七坐八爬的孩子。一方面善善外公當然是好意,一方面他對孩子的要求又永遠回到一個著眼點,他的面子問題。所以我的成長過程,常常覺得好像一切都是為了迎合讓善善外公「有面子」。
我當然希望可以跳過這一切辛苦,善善可以正常的七坐八爬。不過,嬰兒的復健是長遠的路,是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毅力的。為了走的遠,最重要的還是平常心,而不是得失心,比較心,或是急迫心。就像當初我帶善善踏入復健科之前強大的心裡掙扎,現在回想,是不是因為我要強,因為珍惜自己的面子,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必須復健的緣故居多?
但是,當父母口口聲聲的聲稱是為了孩子好時,有多少成分是因為真心愛孩子,或是「愛自己的面子」,「希望自己有面子」,不想自己沒面子呢?我覺得,這是我們常常必須捫心自問的問題!關心與愛的名目底下,往往存著別的原貌。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家庭趣事分享-抓媽媽的鼻子和嘴巴寶寶有安全感
最近在哄善善入睡時,多半我會直接躺在他旁邊的枕頭上,對他哼哼歌謠,由上而下輕撫善善的頭髮,或是抱抱他,配合上音樂鈴聲及吸奶嘴攝心,他自然而然的便熟悉這慣例的睡前儀式及意涵。
有趣的是,這幾個月善善很喜歡摸一些立體、凹凸不平的事物,如陶塑雕像。在善善睡前,特別喜歡用小手一把握住媽咪的鼻子,像是這樣讓他有安全感。如果我由上而下看著他,他也會一把抓住媽咪的嘴巴。不過,他幾乎只愛抓媽咪的鼻子和嘴巴呢。
我笑著跟外公外婆爸爸說,現在全世界最愛媽咪的就是善善了。It’s true.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家庭趣事分享-不敢讓善善看媽咪準備食物了
最近以來,已經不敢再讓善善實地參與媽咪的煮飯烹飪課了。因為,不論是媽咪只是在準備家人的飯菜,或是要準備善善的食物,只要善善看我拿著鍋碗瓢盆,便以為是善善的吃飯時間到了,所以會迫不及待、十萬火急的伊伊啊啊說話催促我快一點,除非他完全不餓!
所以呢,以前我們會在家上cooking class(請參考cooking class一文),現在在準備善善的食物前,我只好先讓善善看一下卡通,再趕快到廚房將善善的食物分裝好端過來,才不會提醒善善性急起來囉!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有點缺憾的人生反而平易近人
最近,我心裡有一種感觸,覺得有一點缺憾而不那麼完美的人生反而平易近人,平平凡凡的人生反而平易近人。
如果,我們及我們的孩子各方面條件都是那麼好,那麼其他人在我們身旁會是什麼感覺,其他人會不會反而有壓力?
如果我們碰到的人各方面條件都是那麼好,我們相對的會不會反而有壓力?
如果,家族裡面有人的各方面條件特出的好,那家族裡其他的人是與有榮焉,或是偶爾也會被比較,乃至被比下去。
我想,帶點缺憾的人生,不要事事樣樣都條件好,反而讓自己或別人都更自在、親和與平易近人!
我當下真心的用這種態度,來看待我聰慧可愛卻因為出生後急救一劫,導致必須辛苦復健的孩子善善。
帶點缺憾與努力的空間,或許是所有生命的本質跟平易近人處!帶點缺憾的人生,一樣是很幸福的,我們不需要求事事完美,因為它也不曾存在過,也不是宇宙與人生的本質。
讓我們在少許的缺憾中幸福的生活,努力加分吧!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寶寶的更多初體驗
在過年的這些時日,我興高采烈,滿懷新奇的目睹和參與善善的更多初體驗。爸爸說過,他最喜歡媽咪的一點,是媽咪常像孩子一般天真的赤子之心。 初三早上,善善和爸爸媽媽合吃一盒口感酸甜台東的洛神花冰淇淋,媽媽負責餵全家,先是善善一小口(一迷你口,因為不想讓他太冰,只是想讓他嘗試冰的口感,淺嘗冰淇淋的滋味),媽媽一口,接著爸爸一大口。善善相當滿意他的冰淇淋初體驗喔。 為了想讓善善應景,媽咪買了一盒大支的仙女棒,準備善善看爸爸媽媽玩仙女棒,近距離感受煙火的魅力。所以,爸爸媽媽一人一支仙女棒,接力式的各玩了五支仙女棒給善善觀賞。記得去年過年懷孕的時候,舅舅買了仙女棒給我們夫妻倆玩,爸爸還靦靦不已的覺得,為什麼要玩這個?有了善善當觀眾,爸爸顯得意猶未盡起來,玩得理所當然,不亦樂乎! 更棒的是,有更多人在附近上演著更昂貴造價,繽紛炫目的煙火秀。為了讓善善看的清楚,我們不停把善善的推車繞圈轉,因為一下子這方向的煙火好看,一下子那方向的煙火更美。我們見證了善善的煙火初體驗。 小風車和原住民帽子背包造型初體驗 因為舅舅辛苦的草創他風格獨具的部落工房,爸爸媽媽和善善很賣力的幫他代言,希望幫舅舅創造好業績,都是一份疼愛舅舅的心,因為舅舅拼命的在工作,媽咪為舅舅的努力動容不已,如同這幾天為爸爸疼愛媽咪娘家和加倍照顧善善而動容不已,這是兩股令人感動的力量。 善善媽咪
冰淇淋初體驗
仙女棒初體驗和海濱公園看煙火秀初體驗
善善這幾天也初體驗玩海濱公園買的小風車,和戴媽媽幫他在舅舅店裡買的全副原住民手工藝帽子和背包當舅舅的最佳可愛代言人(善善是平地人喔!)這也是善善的初體驗呢!
被濟公師父抱的初體驗
因為外公曾任道教會總幹事,所以帶我們到他感到最靈驗的濟公師父廟裡拜拜問事,主要是因為善善有部分因緣是皇媽娘娘與觀音所賜之子,以及他出生後的健康波折。爸爸媽媽和善善親眼目睹濟公師父降駕站在我旁邊,他是慈祥溫和的,因為外公長期曾在廟裡幫濟公師父服務,濟公師父特別的在扇子上仔細推敲善善的情況是否在邏輯外有其他緣故,並尋求化解之道。濟公師父幫善善灑淨,還抱抱善善,跟他說乖、乖。媽咪對外公的道教信仰進一步的感受力,也更尊重宇宙間不同形式的力量!
您是否也見證了孩子許許多多的初體驗呢?每一次,我總覺得就像每次到一個新的國家遊歷,媽咪會自告奮勇的嘗試每一樣新事物,像是以前在澳洲投迴力鏢,在埃及化埃及妝般的始終新奇!
祝福大家
2007年2月18日 星期日
祝大家新春快樂
因為皮克公園的照片近日將整合到pc home相本,但效果未盡理想,所以所有新相本將放在bubbleshare電子相簿囉!歡迎來參觀!
未來的分享都將以短篇幅為主,因為如此善善媽咪比較能兼顧生活、善善的教育跟復健,和在這裡的分享,希望你們也會喜歡並有所收穫。
祝大家新春愉快
善善媽咪
父母的缺憾
善善媽咪和善善的爸爸其實是屬於社交性比較不強,又不好交際應酬的人,反之比較熱衷於小家庭的家庭生活,而甚少熱衷於朋友交往或是親戚往來。所以即使社交性對孩子是重要的一環,但是大家沒有看過我以社交性為題寫出一個篇幅,因為這並非我目前的所長處。不過,因為以前在職場上平日有默默付出行善的關係,當同事們投票遴選福利委員,我這個不是特別善交際的人又出乎意料得到第一高票,也證明誠懇溫和的力量。
這是時光荏苒,物換星移後的效應。在學生時期,特別是在國中階段,我的朋友很多,甚至是一個人被同學遴選為學藝股長兼輔導股長的首例,當時贏得好人緣。不過,隨著高中專注於課業,大學既沒住校也不需搭公車,研究所時期不需念語言先修課程,而一起住校、搭公車和念語言先修課程的人早已各組成小圈圈,而我出國的目的就是為了接觸多元人種和世界,我自然而然的就開始離開以朋友圈圈為主的生活。
我之所以把這一點提出來跟大家談,其實是以我們的情形做一個例子。或許我們能在很多方面善加教育我的孩子,但是父母身本身可能有某方面的特質比較弱或是有缺憾。 所以說,父母親本身可能具有某方面的特質,但是同時在某方面的特質比較弱。所以,父母在教育上是會有缺憾及盲點的,也就是父母能力特質所不及處。您不妨也可以思考一下在您家庭教育的環境下,可能的優勢跟缺憾會是在哪裡?
所以,在我的心中就不會有一個畫面呈現我的孩子未來具有一個八面玲瓏,長袖善舞,伶牙俐齒的特質。反之,不管以邏輯上或是我們的期待上,善善比較可能成為一個老實溫和、心地善良的孩子,而不是一個社交性很強的孩子,除非外在環境有所改變。更深入的說,或許八面玲瓏,長袖善舞,伶牙俐齒的典型並不是我最欣賞的典型,反而會讓我覺得言談中少了誠懇真心。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17日 星期六
父母之間的平衡
善善的爸爸是個儉省而比較一成不變的人,而我則是一個比較重視生活情趣,會幫善善買玩具或是計畫假日要到哪裡去玩的人。我想,這是一種父母之間的平衡。 善善媽咪
如果,沒有一個工作認真,專業能力強又儉省的爸爸做後盾,我們就無法維持一個水平以上的經濟條件。如果,沒有會計畫假日出遊及採買玩具,積極創造生活情調的媽媽,孩子的生活則可能一成不變,只有兩個假日閱讀及坐在電腦面前的父母親,或是把錢都只用在實際面的父母,而沒有繽紛的玩物來點綴他的生命。
所以,父母之間維持一個良好的平衡,既儉省又重生活情調,讓孩子更加幸福。希望您家裡也維持著一種父母之間的良好平衡。
祝福大家
2007年2月16日 星期五
過猶不及
有一次在新店慈濟醫院全素食餐廳用餐時,看到一家四口人在旁邊用餐,是一對夫妻和一對國小年紀的子女。他們點的餐點中有附飲料紅茶,但是媽媽一直告訴孩子,喝水就好,不要喝甜的飲料,對身體不好。 善善媽咪
當然,這位媽媽的叮嚀不無道理。只是,我比較支持中庸之道。雖然,養生之道及健康飲食很重要,不過我認為如果對孩子設限過多,有一天孩子到學校去,發現大家都在喝飲料或吃零食,會覺得加倍好奇或心理覺得不公平。或是有一天當他長大脫離媽媽的視線,孩子可能會自我補償的加倍喝回來,或是成人後當很多同事都在喝飲料,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完全和別人不同,而無法隨俗從眾的人。
我覺得養生之道及健康飲食之外,偶爾讓孩子品嚐其他食物,是一種中庸之道的作為。以我們為例,我們不常吃垃圾食物,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吃垃圾食物。我們偶爾也會煮泡麵加青菜吃或吃個一包洋芋片,但是更多時候我們會吃新鮮的蔬果,像是我最近發現將半根香蕉(一人份)切成一片一片的圓形薄片,擺放在精巧的盤碟中上,灑一點煉乳做裝飾物及調味醬,再用叉子一小片一小片的慢嚥細嘗,風味真的比直接整根香蕉剝皮,囫圇吞棗而沒啥味覺的在兩秒鐘吃掉有滋味的多,不但豐富視覺和味覺,在控制食量及達到飽足感上也大有幫助。
這週在捷運站附近等待紅綠燈時,也有一位騎腳踏車的中年先生跟我說,可以買蚊帳之類的套子把嬰兒車蓋起來,比較不會吸到不好的空氣,這也是一個過猶不及的例子。每逢聽到類似的建議,我真的會覺得,雖然孩子還是寶寶,但是也不是新生兒了。他現在要呼吸到的空氣,跟未來一輩子要呼吸到的空氣是一樣的,如果我現在保護他讓他完全不要呼吸到髒空氣,那麼以後呢?我能永遠把他包在一個只有乾淨空氣透明氣球裡嗎?我們可以盡量不要在眾多汽機車停放排廢棄的正後方等待,但是我認為如果現在把孩子隔絕起來,他以後還是要面對一模一樣的環境,而且孩子喜歡坐在推車上兜風,就是因為他們想遊歷四方,觀察眼前的這片新世界,而不是想被封套起來。
想給孩子「最如何如何」的事物或境界,或許都不如一顆恆持的「平常心」,這是我的新感受與體悟。讓我們放輕鬆一點,以長遠宏觀的視野來看孩子的生命吧!Take it easy.
祝福大家
2007年2月12日 星期一
育兒財富分享分配概念
這是我跟善善外婆提過的一個概念,也就是育兒其實也是財富分享跟財富分配。 祝福大家
我認為,以同樣的財富經濟條件,當家裡有兩口人使用同樣的經濟力時,或許兩個人可以喝五十元的茶飲(對我來說,這已經是相對比較高級和不是天天飲用的茶飲,而是偶一為之的犒賞品。)
當家裡多一個孩子變成三口人時,本來一個人可以分配到喝五十元的茶飲。或許就只能喝三十元左右的茶飲,再多一個孩子成為四口人時,或許就變成每人分配到喝二十五元左右的飲品了。
我認為,生養孩子的數量是可以自由選擇規劃的。因為,育兒的數量也決定了一家人的生活品質。從某個角度看,少一點的育兒負擔及生養孩子數量,也讓原來的每一個財富分享人口分配到更好一點的生活品質。
在我們家,我們完全不是採用養兒防老的模式,而是夫妻規劃存退休金。所以,一個年輕人要養兩個老人的觀念,除了在向政府納稅之外,應該不會發生在我們家。
我在這裡分享這個從比較實際面來看待生養孩子=財富分配分享的概念。我是一個渴望簡單生活的人,所以我的理想與計畫就是生一個孩子。因為,在我的心中,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個圓心,放射線出去會有各式各樣跟這個圓心相關的事物,例如,家裡有一個人就可能有一個人偶爾要去看牙醫等等的事件。相對的,當家裡的人口數越多,相對的,可能帶來more pride or happiness (例如每一口人創造出來的榮耀,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繪畫比賽第一名),但是也意味著同時必須要接受more problems (例如每個人偶爾都會輪流情緒不好或是輪流生病)的更多複雜性。
如果是沒考慮經濟力就生孩子,最後家裡很多口人都只能共吃一碗麵時,這將是十分辛苦的,而每一口人的生活品質也相對拉低了。
我是一個渴望生活簡單、平凡、沈靜的人,所以也渴望著簡單的人口及人際關係。
這是一個概念分享,如果有渴望熱熱鬧鬧,子孫滿堂的媽咪們,我也很尊重你們的生活觀喔!但願大家都能規劃而後生養孩子,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命素質。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11日 星期日
留白之美
這幾天在看一本關於日本料理為什麼讓日本人在世界上居於最長壽的地位的書。裡面有一個觀點很有趣,就是提到日式料理在擺盤時,都會有「留白」,也就是「留白的擺盤方式」,不會將碗盤裝填的滿滿的。
所以這兩天,我也學著用留白的方式來為家裡的晚餐擺盤。試著用不同的菜色,用少量跟留白的方式擺放在盤碟裡。少量多樣而精美的食物,反而令人食慾大開,小心翼翼的品嚐。少了留白的藝術與哲學,就像當疼愛我們的善善外婆,每次都將大量的木瓜往我們家裡寄,終於到某天,我們吃到怕了。
塞滿了衣物的衣櫃,反而讓每一件衣物都失去了個性跟美感,有空間能呼吸的衣櫃,跟恰到好處,不多也不少的衣物反而讓每一件衣物能夠跳出來。
生活物質跟財富亦然,不多也不少還有留白,是最美的!像是知道冰箱裡有足夠的食物,但卻不是被塞爆。讓家裡有足夠的日用品,但是也有進有出,不會一團凌亂,也才恰到好處。知道足夠,但不太多,是很美的境界。
「留白」,真的是一門很大的藝術、學問與心理學。
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就是美,夫妻之間也需要留白,保留一些各自的空間,不要將婚姻與感情的碗盤裝填的滿滿的,或許這樣會互相吸引更久,也能共同走的更長遠。
自我的心靈,何嘗不需要留白?給自己的心靈跟時間些許停頓,讓自己有空間去自由遐想和作夢,與回頭看看過去沈澱的美好跟窺探未來的曙光,你的心靈會回饋給你更多的能量跟自覺。
和孩子之間,也有留白的學問。有一些經驗的傳承跟愛心的叮嚀,不妨精短而偶爾的說,而不是讓絮絮叨叨的母親的話填滿在親子關係裡,這樣孩子心裡的母親會更美一些。
說完媽媽想傳遞的話,就留白給孩子發揮的空間,多說說他們自己想說的和天馬行空的點子跟想像,這樣的孩子會更靈活,也更愛尊重他們的媽媽。
簡單的「留白」兩字,給我無盡的體悟與感觸。希望您也能感受到這份留白的智慧與美!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9日 星期五
探索跟旅程
每天照顧孩子,都像是一個全新的探索跟旅程,充滿了不斷而重複的「trial and error」,永遠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的很好。就像是每天重新洗牌,再重來一次。
孩子永遠都是一個隨時變化更新的個體,今天驗證在他身上好用的方式未必適合明天的他。
保持著一顆謙卑而開放的心是美好的,因為我始終認為,父母的辛勞未必等於功勞,只有用對方法,真正適合孩子的辛勞才等於功勞。
媽媽也像是一個隨時的發明者,結合外在的知識經驗傳承,跟最根本的直覺與母愛的天分,隨時的創造與再創造和孩子新的互動方式。
因為沒有正確的標準答案與目的地,所以我們探索的過程彌足珍貴,所以每一個窯燒出來的成品都將如此不同。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我們家不叫爸比叫daddy
我知道現在很多家庭都教孩子說媽咪,爸比。但是我們家不是這樣做的。這是因為,媽咪是對應到英文的mommy,而相對應正確的字應該是daddy。
我知道叫爸比也很可愛,只是基於語言學跟邏輯對應的正確性,我希望孩子一開始就學正確的,而邏輯上也相對應的mommy & daddy。這是為什麼我不教善善用爸比兩個字的原因。
當然囉,您可以選擇教孩子一開始就說正確的,而邏輯上也相對應的mommy & daddy。也可以選擇用可愛的爸比,看您的考慮點在哪裡!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
Name Game
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過,寶寶喜歡聽到自己的名字!幾乎世界上所有人聽到自己的名字,都會馬上豎起耳朵專心聽!這個小活動就是我在和善善玩耍時發現的。
NAME GAME / TRANSLATION GAME
我在跟善善介紹一些物品名稱時,會試著先說一次中文名稱,接著說一次英文名稱,這樣做的目的,是在讓孩子熟悉跟知道事物的英文名稱,有個「最基本」的雙語環境。
例如到大賣場購物完畢爸爸在從推車上搬蔬菜水果到後車廂時,我就一邊配合爸爸拿的每一樣食物跟善善說,草莓,strawberry,青花菜,broccoli,白花菜,cauliflower,等等。
所以,昨天善善睡前,我就像唸押韻詩一樣,隨意的翻譯一些名詞的中英文名稱,正如在大賣場一樣的說:草莓,strawberry,青花菜,broccoli,白花菜,cauliflower,但是中間夾雜了:善善,Ramesses,媽咪,mommy,爸爸,daddy。所以就像是:草莓,strawberry,青花菜,broccoli,”善善,Ramesses,媽咪,mommy,爸爸,daddy”,白花菜,cauliflower。
我發現了一件事,善善聽到自己的名字(善善,Ramesses)時特別的機警又開心的微笑,聽到熟悉的「媽咪,mommy,爸爸,daddy」時也開心的微笑,但是聽到其他的物品名時就沒有特別的反應。這個活動可以訓練孩子的「反應力」。
我又用類似的方式跟善善玩一個遊戲,就是旋轉音樂鈴每轉過來一個動物時,我會說,長頸鹿,giraffe,浣熊,raccoon,等到第三隻動物出現時,我故意不說正確的動物名稱,而是改說:善善,Ramesses,轉到第四隻動物時,我又說正確的大象,elephant。旋轉音樂鈴每旋轉一圈,我就會把一隻動物的名字「故意的改成善善的名字」。用這樣的方式,寶寶也會「更機警的注意聽自己的名字,因此也更專注的聽其他動物的名字。」
這都是用大家「喜歡聽到自己名字」的特點來玩的寶寶遊戲喔!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7日 星期三
善善好吃的食物泥即興歌曲
今天在餵善善吃食物泥的時候,一如往常,又即興的發明起歌謠來。今天唱的是,用「真正高興能見到你」的旋律,來搭配善善各樣的食物泥。所以,每一口食物泥進到善善嘴裡的時候,我就唱道:善善好吃的米糊泥,善善好吃的木瓜泥,善善好吃的山藥泥,善善好吃的蘿蔔泥。其實,這樣讓寶寶也能夠稍微的瞭解一下他們吃的不同的食物滋味和名稱。
有時候,我也會把碗拿到他能看見的角度,讓他吃下食物泥前,能夠瞧一瞧不同食物泥的模樣,特別是不同顏色的視覺刺激,讓善善有參與感。有時候又配合音效,將湯匙當成小飛機,咻咻咻的幾聲在空中旋轉幾下,再說飛進善善的嘴巴裡了。不知不覺中,這些方式會讓寶寶食慾增加不少呢!
急智歌王張帝的方式,其實也很適合媽咪們用來發明帶有寶寶名字的專屬歌曲!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昨晚新增三本相本,歡迎參觀!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
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週一早期教育分享:小卡片活動(下)- 小圖卡的運用
您可以到這個相本參考實物: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42/in/page/1/
我在上一篇文章裡提過午睡前寶寶醞釀睡意時,可以和寶寶一起做的「靜態活動」,其中之一便是運用小圖卡。或許媽咪們會覺得,為什麼寶寶一個活動似乎都玩不了太久,同一個玩具也吸引不了寶寶太久,其實善善也是這樣的,所以媽咪們不用覺得很氣餒。因為寶寶的注意力及對單一事物的興趣短暫,我必須準備很多不同活動的點子。例如,午睡前,當我讓他蓋上暖活的被子,邊吸奶嘴培養睡意前,會先布置他的睡覺環境。因為我知道寶寶不會馬上睡著,而是必須要累積、醞釀睡意一直到一個點時才會入睡,所以這之前的時間媽咪們都可以幫寶寶規劃適合寶寶、寶寶也喜歡的靜態活動。
以善善而言,他目前處在看到書本、圖卡、明信片及任何小物品都好奇心旺盛想要伸手抓握的階段。所以,我通常會在善善睡前準備幾本小書,一些小圖卡,幾輛湯姆士小火車或是其他小玩具,以及樂音清柔的聲光玩具放在我旁邊,再開始哄善善入睡。在善善入睡前的這段時間,這些小玩具及小圖卡變成了輔助我哄善善入睡的小幫手及小教具。
在這裡,我的重點是放在小圖卡的運用上,在教學上,我們時常會用到圖卡,圖卡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而小圖卡對於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與記憶,也是功不可沒的大功臣。
例如,我們2004年在倫敦度蜜月時在美術館買過的一套小圖卡: 52 Great Art Projects for Kids,便是我在哄睡時或其他時段靜態活動的其中一個工具。因為圖卡的正面有活動的名稱,圖片卡的背面,則詳述不同的小美術活動所需要的用品及進行的方式。利用孩子喜歡圖片的這一點,寶寶會很有興致想抓不同的圖卡到手中,而一套圖卡裡面有很多圖片各不相同的圖卡,對寶寶需求不同事物的吸引力而言,其實依序抽出很多張不同的圖卡,跟拿出很多樣不同玩具對寶寶的吸引力是類似的,反而比較省力。
利用寶寶旺盛的好奇心及探索力,我會在show每張圖卡的正面時,也唸一下每個小活動的名稱,然後再翻到背面稍微的唸一下英文的敘述部分,不用完整的唸完。這在不知不覺中,其實也在為寶寶自然的輸入英文,最後再把圖卡讓寶寶用手抓住。通常,當我拿出下一張圖卡時,善善便會被下一張圖卡吸引而放掉上一張圖卡,這也讓手的精細動作還未十分熟練的寶寶持續有練習抓與放的機會。
我婆婆在上週也拿了一套十二月份的代表花圖卡給善善,這套圖卡有異曲同工之妙,通常我會唸一下背面的月份代表花名,背面有一些雅致的小詩,但是當然寶寶可能沒有耐性等我整首唸完,所以我會挑詩中的一個句子念給善善聽,最後再把卡片讓善善握住。在這個過程中,寶寶不只親自操作,而我們也為寶寶輸入了語言。
這個靜態的小活動建議您也可以試試看!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2日 星期五
母子的甜蜜午睡約會及小卡片活動(上)
每天中午飯後的午睡休息時間,其實真的是我們母子間無可取代的親密感建立的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孩子知道,媽媽是應該在午睡時段躺在他枕頭旁邊的VIP,也是母子之間甜蜜的午睡約會時段。
寶寶每當入睡之前,總是需要一段為時不短的睡前氣氛及睡意醞釀,有一個名詞取得很好,叫做寶寶的睡前儀式。當我們建立起寶寶的睡前儀式,寶寶會很清楚的知道,媽媽做這些特定的動作,是為了哄親愛的寶貝入睡,寶寶便會清楚這個模式。而這段寶寶睡前時間做些什麼活動,也就決定媽媽讓寶寶入睡是辛苦還是輕鬆的。
目前我嘗試過的睡前儀式中,比較有效的方式是如下的。一般說來,善善的爸爸通常負責哄善善晚上入睡,給我一些自由時間做一些自己的活動,例如閱讀或創作,而我通常負責中午午睡時間哄善善入睡。以前,我們兩個人使用的方法截然不同,但是我白天哄寶寶入睡往往顯得輕鬆,而善善的爸爸哄善善晚上入睡往往顯得耗盡氣力又大費周章。
我接下來就說明一下我們午睡儀式做的活動。因為寶寶睡前的確需要睡意的累積跟醞釀,而這段時間需要多久往往跟孩子自己的疲勞程度有關,我們永遠也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或許甚至只需要兩秒,當孩子超累的時候,他甚至會自己睡著。但是也有可能哄了很久,才發現寶寶在奶嘴後的嘴巴微笑了起來,原來寶寶仍舊全無睡意,這時候就只有抱寶寶起來再陪他玩好一陣子囉!
舉今天中午為例,十二點多的午餐時間過後一陣子,我抱善善到臥室準備午睡休息。我會先拿一些小卡片,小玩具火車,及幾件聲音較輕柔的聲響玩具,讓他在培養睡意時用。我會先擺置好午睡的寢具,就是放上兩個枕頭,一個給善善用,一個是媽咪用,旁邊擺上這些我們睡前小活動時用的小玩具跟小卡片等。
我先幫善善蓋上溫暖的被子,然後幫善善放奶嘴到他的嘴裡(善善平時不依賴奶嘴,只有協助專心入睡時及安撫情緒時稍用),接下來側躺在善善的小枕頭旁邊。因為我做了這些睡前儀式,所以善善的心理有準備知道,這代表現在媽咪希望我安靜休息了。因為我讓他吸著奶嘴,他的情緒因此比較安撫,好比攝心一樣。
接下來,我會放輕鬆的隨意跟善善說些話,也可能回應一下他的寶寶話。我也會親親善善,抱抱他,拍拍他的頭,清柔的撫摸一下善善的頭髮,或是按摩善善的手腳或頭皮,他會感到很有安全感及滿足。如同我前面形容的,”每天中午飯後的午睡休息時間,其實真的是我們母子間無可取代的親密感建立的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孩子知道,媽媽是應該在午睡時段躺在他枕頭旁邊的VIP,也是母子之間甜蜜的午睡約會時段”。
在善善進入夢鄉前,有時候他會將睡又睡不著的開始煩躁起來,通常那是一個可能快睡著的臨界點,所以寶寶發出顯得有點生氣的聲音跟動作。此時,如果我拍拍他得頭及前胸,他仍無法睡著。那麼,我就會拿起小玩具,讓他用手碰觸或稍玩一下,分散他的注意力及不安的情緒,繼續培養累積睡意。其實做這些活動的時候,媽媽也都是可以休息的,只是沒辦法在寶寶入睡前睡著,因為寶寶還是需要人哄睡。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以今天中午為例,我們只有躺著玩玩具五分鐘不到,善善便安詳的進入夢鄉了。
我偶爾也會在午睡儀式的睡意醞釀時間,拿一些小圖卡給善善看並做順勢教學,這也是一種午睡前安靜時間可以做的小活動,我會在下週一的文章中繼續分享。因為想分享這個活動,我昨天有拍下紀錄照片,想先一探究竟的媽咪們可以先到”善善的小圖卡”相簿中先睹為快。
http://photo20.portal20.com.tw/photos/morrisa/sets/142/in/page/1/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
寶寶的挫折忍受初體驗
昨天我帶善善到新店慈濟醫院上職能治療課時,課末有一個約小學一年級的小哥哥排在善善後面要上職能課,所以他坐到我們旁邊來stand by,他於是開始玩起我們本來上課中有玩過的一個旋轉直昇機及小汽車在軌道上競賽的電動玩具。
這幾個月以來,隨著月齡漸長,善善開始會對所到之處周遭的人感到興趣。所以,因為這個小哥哥坐在我們旁邊,善善想當然爾的看到了他。這個小哥哥專注的玩起這個電動直昇機及小汽車,而善善出乎意料的竟然想跟這位小哥哥主動攀談,所謂的主動攀談呢,其實就是發出一些聲音來試圖引起這位小哥哥的注意。善善一直熱切的看著小哥哥,發出ㄟ的聲音,希望小哥哥對他有所回應。我沒預料到的是,這個專心玩電動玩具的小哥哥,就是連一眼都沒看一下善善。
隨著善善多次試圖呼叫小哥哥而沒有回應,其實當媽媽的我也心急了起來,心裡的對白有好比是,小善善那麼可愛,他那麼想跟你說話,你為什麼不看他一眼呢?回家時,我和善善的爸爸重述白天發生的事,半開玩笑的說,我還真有點跟這位小哥哥說,阿姨給你十塊錢,拜託你看看弟弟一眼啦!其實是因為,善善那殷殷熱切期盼小哥哥看他一眼或回應他的聲聲呼喚和可憐的眼神,讓當媽媽的我又急又心疼呢!其實我也用言語暗示了小哥哥一下,跟小哥哥說,弟弟想跟哥哥說話耶!他想跟你玩耶!不過小哥哥依然自顧自的玩電動玩具。
而這種情境,也是我們前所未遇見。我們每天慣常的境遇是,在電梯或公眾場所,善善會引起大家注意的目光,幾個路過的學生大喊,好可愛喔,或是電梯裡的大人們會一直逗善善開心,或是對他投以笑顏,這似乎成了我們習慣碰到的模式,所以這個新情境真的是前所未見。不過,當我回想起有一個階段的孩子,確實是對嬰兒沒有太大的興趣跟好感,我自己也經歷過那段歷程,所以其實小哥哥的反應說怪也不怪。
我想,這個境遇可以說是善善碰到的挫折忍受初體驗,不但是給善善上了一堂挫折忍耐課,也給善善媽咪上了一堂挫折忍耐課。不論我多麼疼愛我的孩子,或是即使他現在是個寶寶,我是無法讓別人不給他挫折的。不過,那天在談話性節目也聽到別人談過寶寶學習挫折忍耐,不論我們喜歡或是不喜歡,現在或未來,或早或晚,我們還是必須讓孩子面對他們生命中的挫折跟學習忍耐,而不是像我心中的獨白那樣,想拿十塊錢拜託小哥哥看善善一眼,回答他一聲就好。
又想到另一個我看過的實例,我們以前碰過的另一個兩歲大的小孩,當她表演節目時,她要大家都看著她,不然就會覺得不可忍受。現在的孩子或許都是這樣的,在家裡都是鎂光燈的焦點,所以也過於習慣成為唯一矚目的焦點跟疼愛的對象,但是一走到外界去,同樣的境遇幾乎是不可能的!
或許在這種情況中,當媽媽的直接收買小哥哥,會簡單容易的多。又或許,其實根本收買不了。但是,避開挫折繞路或跳過去的結果,下一個挫折會顯的更大而無法忍受。而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買通所有可能給孩子挫折的人,寶寶的第一堂挫折忍受課,對寶寶和媽媽而言,是難以承受的,但卻是彌足珍貴的一課!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