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家庭趣事分享-弟弟的名字叫站站嗎?

有一天,和我的母親在捷運上碰到一個小朋友,她很喜歡善善。在車上一直扮各式的鬼臉逗善善玩,善善也一直示好的咯咯笑個不停。



這個小姊姊問我說:弟弟叫什麼名字啊?我說:叫善善。小女孩就說:是站站嗎?我再說一次:是善善。小姊姊還是一邊扮鬼臉逗善善玩,一邊叫他:站站,站站。



其實是因為小女孩還沒有辦法準確發出善善的發音,所以說出來都變成站站。



下車時,小女孩一直在我們背後說弟弟再見,再見。這是小朋友之間很美而單純的一段小插曲,讓人印象深刻!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認知玩具

略談一下我幫善善購買玩具的幾個不同時期和選購的原則。



第一個時期為初生期,當時選購玩具的方向都在於一些色彩比較柔和,觸感和音感比較柔和的小型音樂鈴手搖鈴和固齒玩具等。



直到孩子必須開始發展一些大動作,如翻及趴或坐爬站等等,我的選購玩具主軸轉到購買能夠吸引孩子移動或即刻轉移注意力,配合動作需求的聲光玩具。



當然,善善一向愛書和音樂,所以在我們的家庭,他常常接觸他自己的故事書,或是大人在閱讀而沒有圖片的書,有時候我會唸給他聽,或是讓孩子陪讀,也就是讓孩子用手在一旁自由隨意的翻頁,不介意孩子破壞紙張平順或我畫重點的工整。(記得我大學時期一位教兒童教育的教授,都拿一本厚厚的文字書讓孩子趴或坐在地上當玩具玩,自由翻頁或玩紙張,讓孩子親近書本)



到了善善更急切需要加強大動作肢體發展的(復健)時期,我們選購玩教具的主軸變成放在一些大動作的遊戲或醫療器材,如大球跳跳馬站立架和擺位用三角椅等等。



到了最近一歲兩個月,我開始更加強給善善的認知發展,目前的主軸會放在添購認知和語言玩具,也更因為為了到一家就近的大醫院做復健的關係,他們需要我們run完不同科的門診做聯合評估,其中包含了心智科,而善善也接受了心理測驗。心理師有一套專門判斷孩子認知發展的玩具(工具),來判斷一歲左右的孩子能否用手推車,拉線來玩玩具,從透明車蓋下取出小車子,尋找蓋在其中一個不透明容器裡的小玩具,和兩手接受物品,碰到第三樣物品放手再拿第三樣物品等等···



這提醒了我認知玩具和互動遊戲對於現階段的重要性,讓孩子通過認知評估的方式,其中有一個方法是平常讓孩子有玩過類似的認知遊戲和遊戲方法,讓孩子之所因應和有過類似的經驗與探索,來建立孩子的認知發展,所以現階段我購買玩具的主要考量,除了促進肢體發展外,也在於促進認知建構,例如帶孩子把套環套到特定的位置的認類知玩具,或是四個大小不一的桶子,讓孩子認知將小桶子裝到大桶子中這類型的認知玩具。



職能治療師曾經建議過,玩認知玩具時父母可以引導帶著孩子的手去做,不用一開始就孩子獨立操作,因為認知玩具的目的在建立認知,練習手的獨立精細動作則是次之的目標。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舅舅排版的善善外公紀念本

生也有盡,思念無涯,我對父親的思念綿綿無絕期。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孩子對其他孩子的臉孔特別有興趣

從善善最近和其他一歲左右大的孩子相處的經驗中,我發現到孩子們真的對凹凸不平的臉龐特別感興趣。每當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總要好奇的對對方的臉摸上一把,直到可能會抓到眼睛等危險部位被各自的媽媽制止。



不知道您的孩子是否也對其他孩子的臉龐與五官感到興趣呢?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玩氣球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兩個簡單又愉悅的親子活動

今天短短跟大家分享兩個最近讓孩子開心不已的親子小活動。



一個是當善善在彈簧床上休息時,我會在門邊告訴他:善善準備好了嗎?媽咪要跑過去囉,一二三,然後跑跑跑,一蹬跳到彈簧床上去,這時候善善就會咯咯的大笑。在他覺得好玩的興頭上,我會重複做很多次這種互動活動來讓孩子開心。



另一個小活動是我今天推孩子推車到公園散步時發現的。原本我只是要去垃圾桶邊丟垃圾,所以就想說用跑的孩子比較會有興奮感。當跑到離推車有一小段距離時,我告訴善善:準備好了嗎?媽咪要跑過去囉,一二三,然後跑跑跑,跑到推車那裡碰善善的推車。我也驚訝的發現他又咯咯的大笑不已,所以又反覆的折返跑好多次給他看。在每次的折返跑之前,都要製造音效和給孩子開場白,來增加孩子的參與感和臨場感。



這兩個小活動,看似無奇,卻是孩子和媽媽之間好玩的互動遊戲。在格連杜曼博士的dvd中談過,不管你陪孩子做什麼活動,父母首先自己必須覺得好玩,那麼你的寶貝也會覺得好玩起來,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和玩伴。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圓滿的圓要靠自己填補

曾經,認為我的胎教計畫是完美無缺的。因為我從懷孕期就在家裡,每天吃營養多樣的新鮮蔬果和綜合維他命。偶爾騎騎腳踏車,不過因為我走路滑倒的經驗不少,我並沒有常散步,但是最後是足月以自然產的方式生下孩子。懷孕其中一切產檢正常,醫生還誇獎肚子裡的孩子,一切狀況都很標準



在宗教信仰的層面,因為我自出生素有佛緣,名字的中間是個素字,也從小就無法食肉,一碰到肉就會嘔吐。小學時中午會和同學騎腳踏車到台東的大寺廟拜佛唸經,總之打心裡感覺是一件愉悅的事。小學高年級時期的我,還在班上領導一個小小的心靈團體,我們會一起訂下一些生活規章,期許自己自利利人。



在孩子受胎的當下,我持著正念,祈願著諸佛菩薩,而不是想著俗世慾望。因為,我們是計畫性的生下善善。



回歸正題,在懷孕期,我的胎教和我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關係,只要是師父說過的,我們能力能及的,唸經(每天持普門品及其他幾種經典)抄經以孩子之名及全家人之名行善點燈印經給他人開智慧(還會自己背著背包,開車到廟裡送經書)供花等等(恕我提起這些例子,真正上乘的善是不能記掛提起的)。



總而言之,我試圖說明的是,我努力讓我的胎教及胎兒的醞釀一切圓滿完整,在腹中耳濡目染,得到上蒼最好的祈佑,來到世間為眾生做一番不平凡的事。即使我一直依照信仰來在胎兒其為孩子醞釀莊嚴的外表,目的是為了方便孩子看來令人舒服,做事自然方便許多。



在音樂方面,我們也有頗多的著墨,孩子浸盈在大量的古典音樂,和寶寶的異想世界曲目中。我們家居的環境十分典雅宜人,外圍環境也充滿著綠樹盈盈,包覆在大自然的洗禮中。一切一切,似乎都很完美。當然,我有七情六欲,生活中有喜怒哀樂與情緒波動起伏,這點是避免不了的。



除此之外,一切都為所應為,力求完整。不過,當孩子生下之後,我才深刻體悟到,並不是我做了看似完美無缺的胎教,上天就會給自己一個完美無缺的孩子與人生坦途。上天並不是意圖要賜給我一個完美的孩子和無煩無惱的人生藍圖。孩子,不會一呱呱落地就成為一位聖者,他一樣會如所有的寶寶一樣,時而像一個乖的惹人無限愛憐的孩子,時而哭鬧。



人生的計畫本身,是一個有缺口的圓,而不是一個圓滿的圓。人生,總是有缺口的,而把這個缺口彌平補起來,讓它變得圓滿,則反而是上蒼的深刻用意。上天原來不想給圓滿與完美,而是要人靠著自己的努力把這個剩下的缺口補起來變得圓滿!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與宥宥移民澳洲前home party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統一回應近來的留言

Dear All,



我有詳細閱讀大家近來的留言,很多媽咪們的孩子跟善善的年紀相仿,所以也有類似的感受,也不悔當一個專業的全職媽媽。



或是有時候,我們的分享讓大家帶來一些惜福的感觸或是善善的笑帶給你們愉悅,這也讓我很開心。



今天有一位老鄰居的大姊姊從日本回來看我爸爸最後一面,她在車上告訴我,我一生走來都很幸福,又一帆風順,或許這個考驗是讓我成長用的。她覺得我碰到的問題已經很單純了,所以總體來說,我還是很幸福的一個人和人生,的確是如此!



最近在看格連杜曼博士寫的一系列書,他們四十多年致力於研究腦損傷的孩子,和讓腦損傷的孩子恢復到最好,如正常孩子一般的肢體活動。他們大量的實際成功經驗如荒漠甘泉,近期內我們會想辦法安排到國外去參與一週的父母密集課程。



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善善恢復到最佳的狀態跟可能性。為人父母者,必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何德何能

不知道您曾否有過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何德何能!



有時候看到孩子睡著後變成了無限安謐的睡中天使,那模樣真是鬼斧神工,實在不像世人就可以創造得出來的產物,會讓我有無限感觸,覺得自己何德何能,生下這一個大自然絕妙產物幻化的小天使?



我真的在那當下,在那一刻,覺得自己何德何能,驚嘆於大自然造物主的奇妙!



曾經有一個晚上,我拍下善善四五個月時的睡模樣,那天我拍他的理由是,那沈睡之間的眉宇軒昂,似曾相識,安詳至極,像是在廟裡看到的菩薩像。



過了幾個月,一位親戚在相本裡看到這張照片。她說:這張看起來很像菩薩,我十分驚訝,因為我並沒有告訴過她,這張相片就是因為看起來像菩薩我才拍下來的。



雖然孩子是父母基因的產物,我還是常覺得,面對一個上天鬼斧神工的小天使,我何德何能生下他!



不知道您曾否有過相似的感動?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上物理治療課之一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超可愛善善游泳篇

因為我們深知水療對孩子的幫助,別是對善善在肢體發展方面會有幫助,所以趁著爸爸放連續假期,讓善善在浴缸裡享受游泳之樂!



襯著光影與水波粼粼,自然交織成一幅幅美妙動人的作品紀實。生命中雖然夾雜著生死闊別與傷感,但也同時充填著平實的幸福感,並行不悖。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家庭趣事分享-善善的法式香吻(Ramesses' French Kiss)

今天午睡時分,我和善善在看一本格連· 杜曼博士寫的教育類書,書裡有一張黑白圖片是一位媽咪在親孩子的嘴,我於是照著圖片,跟善善說:媽媽親善善,來建立他的認知和語彙,區分媽媽抱善善和媽媽親善善的不同。



我受外國教育和受到外文系的影響頗深,我們的生活形態一向也偏西式,一向都會像西方人親善善的嘴。



所以,當我親善善時,善善一如他對每一樣事物的口腔探索欲,一伸一伸舌頭來回應。所以,我叫它做善善的法式香吻,Ramesses' French Kiss。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一位令我心疼的中年先生

今天到一家醫院去看善善聽力檢查的報告(因為某家醫院做早療前需要我們run過每科的門診聯合評估),在門診大樓附近有一位中年先生醒目的站在那裡。他頂著今天酷熱難耐的大太陽,用一張類似善善練習站的醫療用站立架的站立架,站立架上有一把太陽傘,也就是身體驅幹部位都有固定帶固定住身體,一如以往看到他的時候,站在那裡,賣些小物,及提供算命類的服務。這一幕,特別是初見到他的身影時,讓我的心微微一顫,十分酸楚。



其實,每次看到他,我都很心疼,也很無助。初到台北的時候,我習慣每個賣口香糖的都買,乞討的都投錢,賣香花的都買上一串,跟每個賣雜貨的身心障礙者都買個一袋筆或是抹布,不過隨著來台北越來越久,台北這個都會區需要幫助的人實在太多,跟逐漸的必須理家持家,聰明購物消費,來面對目前和未來詭
多變的經濟環境。現在已經無法百求百應,無法像以前偶爾到台北的時候一一幫助,因為都會區需要幫助的人實在太多了。



所幸,中午十分離開醫院時,看到他的太太到他的攤位邊幫他擦汗,他的站立架也調整成輪椅,太太樂觀的笑著,這位先生也開朗的對路過的人說,要不要我幫你算一下。我才從每次看到他的心疼無助中,看到希望和樂觀的理由。



如果哪一天不是在正午和趕著回家,或許我會讓這位先生算一下命,又或許不想算命的話買個小物,我的心裡會寬慰一些,而我也喜歡善善常常看到媽媽帶著他行善,而當作一種習慣。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全職帶一歲孩子的特殊辛苦處

當全職媽媽以來,目前帶一個一歲左右的孩子,它又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如果您問我當全職媽媽輕鬆嗎?我會坦白的跟您說,相當的不輕鬆。從一開始的新生兒期,完全的懷疑,不知道自己能否安然度過每一天?即使是照顧完孩子一天,也無法有全然的把握隔天能安然度過或做得好。



直到現在自己照顧孩子一年整(當然在我們的情況,因為我們有頻繁的醫院門診復健及舟車往返,所以當然全職帶孩子的辛苦跟挑戰是加倍的,事實上是如此),我還是每天兢兢業業的度過每一個日子。有時候也頗訝異自己又度過了辛苦的一天!不過,當然對於兼顧家庭與工作兩者的媽咪,也很可能有同感。心裡常常不確定,明天我也能勝任嗎?



當全職媽媽的生活,常常在中午時分就耗盡體力,但是必須要挨過整天。好不容易等爸爸下班回家接手,又馬上得踏進溼熱的廚房準備晚餐。不過,當然生活中隨時夾雜許多關於孩子的溫馨甜蜜。



我也會有壓力緊繃的時候,想拉高音量的時候,想從現實生活中逃走,想改行回去上班,或是想逃避承擔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的時候(當然以上兩者僅止於偶然短暫的情緒之辭,工作比不上我的孩子,孩子對我而言才是最珍貴的)。特別是當生活中有大轉折,例如最近的喪父,前兩個月的奔波往返父親住院的醫院,善善的復健成果出現瓶頸,或是醫師下一些不那麼肯定的診斷時。



當然,帶孩子總是無限辛苦的,起碼我自己還沒找到能優雅而從容的做一個典雅的好媽媽的方法,除非像有些人假手他人。以前蓄長髮著洋裝的時代最常被誇獎的一句話,是有氣質。而在全天候帶孩子的夾縫裡,因為事必躬親,氣質兩字真的不復存在,只能說是常常氣喘吁吁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今天想特別的談談帶孩子各個階段的辛苦處中,帶一歲階段孩子的特殊辛苦處。我個人的體驗是,「一歲左右的孩子因為探索欲超強,求知慾和活動力旺盛,所以得一直有事做。而讓孩子不停的do something,就成為爸爸媽媽最辛苦的任務了」。其實,「孩子並不是一直需要以玩玩具來滿足他們的探索欲,而是舉凡生活周遭的任何物品,只要加上聲效,跟爸媽陪著玩耍,孩子幾乎都會認為是玩具與遊戲」。 




所以,帶善善在車內等候外婆時,除了帶善善看故事書和操作書,善善也會伸腳去踢掛在方向盤左右的吊飾和車鑰匙,或是從各個角度照小鏡子。「小至anything,孩子都會好奇的玩一把,摸一把,想探索箇中的原理。在我的觀察中,這些生活探索就成為一歲左右的孩子日常最頻繁的活動」。不過呢,孩子也是有選擇性的,除了一直必須讓孩子do something來滿足他們外,孩子碰到不想再做的活動或是無聊時,也會發出聲音加表情動作表示抗議與不耐。



所以,帶一個一歲左右的孩子,除了必須做好所有該做的份內事(如餵食和換衣服等日常活動),母子溫飽外,「主要的一大挑戰是必須隨時讓孩子有事做,不能讓孩子閒著,而且是必須讓孩子滿意他現在手邊在做的活動」。這是我全職帶一個一歲孩子的親身體驗和感覺現階段最辛苦之處。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分享我為父親寫的告別式紀念文

我怕在告別式上泣不成聲,所以用錄音的方式把今生想跟賴秀雄爸爸說的話錄下來,把握最後一次能好好跟賴秀雄爸爸說說話的機會。



賴秀雄爸爸,想跟你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很愛你,我在病房裡跟你說過的。我之所以叫你賴秀雄爸爸,是因為你在榮總住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腦傷,所以當你聽到自己的名字,你的意識會清楚很多。賴秀雄這個名字,是你今生跟我們結緣的身份,你的典範會恆存在我們心中。



我想從人生的不同時期回憶我們的賴秀雄爸爸。我開始有記憶的時候,是幼稚園時期,陸軍官校畢業的賴秀雄爸爸那時候都在台北營區當營長,赫赫威風,到爸爸的營區裡,只看到阿兵哥們各各對爸爸行禮致意,卻不曾見賴秀雄爸爸對別人行禮致意。在我幼年的心中,倍感光榮,那時候的賴秀雄爸爸是我心裡的英雄。



賴秀雄爸爸每次放假回台東前,都會幫我們姊弟各買一個新奇的玩具。所以,除了等賴秀雄爸爸回家,我也在等這次台北帶回來新穎的玩具。但是,這個階段每逢送爸爸到公路局車站回台北,我總是跟在公路局車子後面邊揮手邊哭,看著車窗裡的賴秀雄爸爸消失,賴秀雄爸爸因此選擇在民國六十八年我五歲時退伍。在榮總住院時,賴秀雄爸爸的卡片上寫著職中校,有些護士叫賴秀雄爸爸中校。



從事黨務工作時期的賴秀雄爸爸,在工作崗位一樣不遺餘力,所以很快的當上了主任,更是當了最久的台東市民眾服務站主任,成功的輔選經驗無數卻不居功,少數敗選時卻總引咎自己。最後從黨務工作退休時,賴秀雄爸爸是第二組的組長。求學階段每次回台東,適逢假日和賴秀雄爸爸到郊外踏青,總是會有人過來跟賴秀雄爸爸打招呼。賴秀雄爸爸一生的人面和政商關係都很廣,這也是賴秀雄爸爸今生的成就和深刻的印記。從我有印象起,不管賴秀雄爸爸在哪裡任職,總是一個單位的主管。從黨務工作退休後,賴秀雄爸爸又擔任過道教會的總幹事和台東縣商業會的總幹事,三年前還幫我在台東娜路彎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



賴秀雄爸爸一生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趁我有機會服務別人的時候,我要把握機會多服務別人。賴秀雄爸爸常把私人收到的禮物都當作公用途,也常把好的考績獎金主動讓給別人,替下屬爭取好一點的薪資。所以,退休後的賴秀雄爸爸,常常只是換了一個崗位再繼續服務別人。



我也想談談住院六十多天期間的賴秀雄爸爸。賴秀雄爸爸在六十多天的住院期間,受盡苦楚,我們萬分心疼,而最後賴秀雄爸爸解脫病苦,離開我們。賴秀雄爸爸在3/24於宜蘭出國前,摔倒後腦內出血昏迷,3/27轉院台北榮總,自此從重症加護病房,轉至一般加護病房,最後轉到普通病房,期間動過兩次腦部引流手術,在5/31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停止呼吸急救無效。我們極為心疼他許多戴著呼吸器,反覆抽痰,和自始至終戴著鼻餵管的日子,常常看到爸爸的呼吸器裡滲出血水及每天十針以上,扎數百針的苦。



住院的第一個月賴秀雄爸爸總是一心記掛著他的工作,一心配合醫療和信仰上的祈福力量,還在開第一次引流手術的當天,主動要求馬上開第二次刀。但是賴秀雄爸爸的腦傷卻只有恢復部分的意識,做過兩次引流手術後,賴秀雄爸爸仍然常嗜睡和毫無自己進食的食慾,所以賴秀雄爸爸慢慢的意識到他無法再回復到以前的健康狀況及意識清楚,他逐漸的失望了。因為即使腦傷半好,賴秀雄爸爸無法回到自己以前生命的寄託,他服務的舞台,他無法再以他始終維持的端正完美形象示人。



所以,當賴秀雄爸爸急救無效,我們這個家的拼圖,殞落了很大的一塊。不過,我們瞭解賴秀雄爸爸的心,他的生命在這個時候劃下休止符,是畫下了一個停損點。他的生命是在高峰時殞落了,而不是在一個低點才黯然離去。他的急性心肌梗塞,解脫了兩個多月來的病苦和醫療之苦。希望維持端正完美形象的賴秀雄爸爸,會選擇以美好的面貌形象示人,不然腦傷無法完全恢復的賴秀雄爸爸,他不會快樂。也或許一向不愛麻煩別人的賴秀雄爸爸是不想再麻煩家人和親友照顧他了,所以選擇離開人世。



所以,我們最後選擇祝福他。他曾經說過,六十五歲退休以後才要休息享福,而他今世的福未享,代表他了了今生的業帳,把福報都留給迴向到西方極樂淨土,而不是先把福享盡了。



我們無限的懷念我們永遠的賴秀雄爸爸,他的每一個笑容,每一句智慧的話語,和每一個做人處事的典型風範,都將會永遠印在我的心坎裡。在賴秀雄爸爸離開前的最後一個週六,我看到他在我們踏進病房前,隱隱的微笑知道我們去看他了。那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睜大眼睛對我們微笑,後來我到旁邊做一些雜事,賴秀雄爸爸才又在椅子上睡著了。賴秀雄爸爸,我真的很希望那天在你眼睛睜大微笑時,沒走到旁邊,而是和你四目相對久一點的時間。你離開的前一個晚上,你點頭告訴我你知道我們去看你。很多的點點滴滴,都不知道原來是最後一次了。



我很幸運在你住院榮總的六十幾天,能每天陪你走完最後一程,這對大部分嫁到外地的兒女來說,本來是不可能的。我很高興在這六十多天,每天握著賴秀雄爸爸的手,撫摸賴秀雄爸爸的頭,陪賴秀雄爸爸說話,幫賴秀雄爸爸唸報紙,餵賴秀雄爸爸吃布丁。這一輩子,媽媽也只有這六十多天,最常握著賴秀雄爸爸的手,日夜照顧賴秀雄爸爸,形影不離。賴秀雄爸爸因為引流手術理掉頭髮時,媽媽推你的輪椅到榮總中正樓大廳散心,我安慰爸爸看起來就跟蔣中正銅像一樣。



我在6/5問賴秀雄爸爸的時候,賴秀雄爸爸告訴我,你已經在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了。我們為你植的福你都有收到,會好好修行再接引我們到西方極樂淨土,也會保佑你最疼愛的小外孫,我的兒子善善。我們會以積極的幫賴秀雄爸爸植福和誦經行善,來迴向給眾生跟賴秀雄爸爸,來感恩賴秀雄爸爸這一輩子對我們的照顧和養育之恩。我們知道賴秀雄爸爸現在很好,我們也會持續幫賴秀雄爸爸植福迴向,來取代消極的哀戚。



感恩賴秀雄爸爸今世的養育之恩,我們愛您並永遠懷念您和我們今世結的美好緣分,並感恩這些日子曾經真心關懷過賴秀雄爸爸的親友們!



女兒素苑2007六月初 



(因為照片老舊,上緣缺角,故修掉阿姨的部分)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理所當然

今天在復健中,又看到了一個孩子的例子,給我心中有一些不同的感觸。

很抱歉連日提一些比較灰暗的人生例子放在近日的分享中。不過,且讓我們把它們當作一份份包裝過的禮物,或是上天別有深意的示現。  



我母親曾說過,讓你去醫院看看人生的百態也好,才會真切的感受到不同的生命的困境,也寬慰自己的人生困境。(不過,當然平衡的,我必須更常接觸向陽面和開心的事物,才不致失衡,或掉入悲觀的幽谷。)


今天在醫院治療室外看到的一個男孩,他的一邊耳朵外緣往外翻,一邊耳朵外緣卻往內捲,我猜測這或許會影響到他的聽力,或是他來治療室接受治療的理由。


但是,「一對平凡的耳朵,其實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我們不曾看過這個男孩!甚至我們希望耳垂豐厚,更有福相。對我們平凡的一對耳朵未必會感到滿足!」


「如果不是因為善善的示現,大家一定也不會把孩子的平衡感跟重心能力,與軀幹頸部的挺直當作一種了不起的事。本來就應該是如此,不是嗎?天生就應該會的不是嗎?答案是,也不是」。


所以,「這些我們所以為理所當然的事物,當我們看到有人卻不是如此,讓我們更珍惜感恩這些理所當然的事物,有人真的求之不得」!有兔唇的孩子或許要經由手術才能換來平凡的嘴唇,而我們除了五官肢體平凡,常常要更多,要更美!很多的事物,真的不是理所當然的!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用醫療用站立架練站活動篇二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一個在捷運上看到的小故事

上週三,和我的母親坐捷運到承天禪寺去幫我的父親禮佛誦經迴向給我的父親,回程看到一對母子在車上唸英文。



小男孩約小一的年紀,他的媽媽拿著一本左頁是短文,右頁是動物圖片的英文讀本,在幫這位男孩複習英文。



每當小男孩在唸誦這篇英文短文時,碰到忘記的字,他的媽媽會把某些字唸一次提醒他。不過,當他的媽媽要他再唸一次時,他可能又忘記某些字的唸法。他的媽媽告訴他:你又忘記了,不想再提醒他一次。小男孩在棒球帽下的臉龐急的哭了,他一直急著告訴他的媽媽,「他這次真的不會再忘記」。不過當小男孩再唸一次,又再唸一次,同樣的場景又反覆上演,只是關係變得更緊張了,媽媽更不相信男孩會背熟,小男孩更氣急敗壞的哭著拜託媽媽再給他機會。



我其實蠻訝異的,一篇短短的英文短文,卻能讓一個小男孩挫折至此,為什麼沒背熟好像犯下滔天大罪,而媽媽的否定看來像是對小男孩判下重刑。



無論這篇英文短文是否攸關至切,但我相信即使他背會了,他一輩子對英文的印象,肯定是負面而有壓力的,而不是愉悅的。另外我觀察到的一點,就是右頁的圖片有哪些可愛的動物,好像都被拋到九霄雲外,這本書變成只有枯燥的幾行英文字,完全失去樂趣性。



當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會做得事事完美,或許哪一天我們的某個舉措也變成了一個負面的範本,起碼我願意永遠虛心的這麼想。



又或許哪天當孩子上學了,面對來自社會其他家長和老師的壓力,我們不免要犯下這樣的錯。也或許,我們的心情總有陰晴不定,並非人格及EQ完美,孩子亦然。不過,還是讓我們借鏡來幫自己打預防針,期許自己能在某些情況做的再圓滿一點。



我必須這麼說,因為我並不想只以別人偶然的負面示範,來凸顯自己可能不會犯錯。我舉他們的例子,是為了一個正面的理由,不希望只是檢討別人,而是用他們的鏡子來照自己。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吃水果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關於孩子學習分享的生活故事

今天帶善善到醫院復健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關於孩子學習分享的生活故事。



有一位年約四歲的小姊姊,在善善的時段之後上課,我們每週都會碰到她。她是個內向的小女孩,長的可愛羞澀。善善每次都會幫她上課加油,或是看到小姊姊來了會手舞足蹈。



在這次跟上次上課時,我注意到一個特殊現象。那就是這個小姊姊每一樣玩具都不願意和別人分享,那怕是一張隨意的紙上貼著幾張貼紙,或是廣告紙摺成的飛機等等,她都不願意讓別的小朋友摸一下。我之所以發現到她不愛和他人分享,是因為她的媽媽都會說句:給弟弟玩一下好不好,小女孩就會面有難色,把自己的物品往後收,所以她的媽媽就會說:都不給弟弟玩,妳很小氣耶。這是關於小女孩的物品部分的小例子。



今天下課時,小女孩的媽媽摸了善善的手一下,約一秒鐘,小女孩又微微慍怒及面有難色,我倒是沒有特別注意到。不過,小女孩的媽媽瞭解她,告訴我小女孩吃醋了,她不要媽媽摸其他的小朋友,媽媽不可以摸別的小朋友。



我於是才問到,他們家裡只有生小女孩一個孩子嗎?媽媽回答:是。



當然善善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原因有無數個理由和媽咪個人的人生選擇。實在是我透徹看到人生的實相,生老病死,整個世界的環境與未來,實在不是單純的抱抱嬰兒小孩,逗他們玩耍,或是永遠維持在這個階段如此單純。



但是,不管孩子是獨子或有手足,教他們在小處習慣分享必須及早開始,而且非做不可。我們可以不斷的用反問法跟同理心來引導孩子在小處分享,例如:你的玩具借別的小朋友玩,他們會很開心,也很可能會借你玩別種玩具,你們一起玩樂趣會倍增。



很多小細節的引導都要及早開始,並且委婉而聲色柔和的說,用孩子能感受到雙贏的方式說!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洗澡前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有幸生到一個有人緣的孩子

生到善善這個孩子,讓我最感恩的一點是:他真的是個有人緣的孩子。


有一次推他出去購物的時候,有一個小女孩一定要跟善善打招呼,直到吸引善善的目光為止,才肯跟媽媽騎摩托車離去。店家老闆娘說:你這個孩子真的很有人緣,我很少看到這個小妹妹那麼喜歡別的小朋友而不肯走。



除了這次例子,像是大家會願意在繁忙的生活空檔,撥冗常常的瀏覽善善的可愛相本和生活故事,這相信也是他自己和大家之間的好人緣,而不是我一個人動動文筆就會吸引人的。



在醫院裡,治療到善善的治療師通常都很開心接到這個可愛的小朋友的case,而沒幫善善上課過的治療師,也喜愛逗他玩。照顧過他的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每次遇到善善還是開心不已。



即使看到送復健器材來家裡的叔叔或是我們出門遇到的人們,善善一貫的表現也是笑一個,或是再笑一個…



我覺得,生到一個有人緣的孩子,或是引導孩子獲得人緣,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坐擺位三角椅戴固定架在家做復健活動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關於為孩子找伴

我知道很多父母親考慮再生老二或是多生幾個孩子,都是怕孩子會孤單或是有些話沒辦法跟父母親說。我碰到過的一位計程車司機和大多數人一樣,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生老二。



當然,這一個理由它也成立。不過,我的手足經驗會比較顛覆這一個想法。



在我的家庭裡,因為我是老大,下面有一個弟弟。從一開始我們的性別不相同,有了第一個分野。後續因為我們的求學路途完全迥異,一個是走高中大學研究所路線,一個是走技職體系,所以我們的求學路途和學習模式以及生活形態,向來大相逕庭。而我們所交的朋友,也通常是完全不同的職業與典型。我的弟弟交遊廣闊,他花在朋友圈的時間遠比花在家庭還多。在個性方面,我們還有更多的不相同。所以,當我有心事或問題時,通常會跟我的朋友商量。而我的弟弟也通常是和他的朋友們感情好過手足。當然手足的關係不會變,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如果如果生老二或是多生幾個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有伴不孤單,這一個理由在我的手足經驗裡並不夠充分有力。



換言之,我覺得其實孩子的伴並不止於自己家裡的手足,很可能是好友或同學、同事、親戚乃至長成後的配偶等等。孩子有可能找任何其他人當伴而不會覺得孤單寂寞。我也聽過很多孩子說想要弟弟,其實是想跟路邊別人家的小寶寶玩一下,但是當這個孩子可能會跟他競爭疼愛或吵架時,孩子又會不想要弟弟了。而在孩子們作伴的反面,父母常常必須當孩子糾紛的仲裁者跟接受孩子的吵鬧,這也是一體兩面的。



當然,我有看過一些例子,是手足情深,而互相給對方很好的人生影響。或是我有阿姨家裡生幾個表姊妹,因為性別相同所以感情好的很。但是,在我的經驗和例子裡,我們家的手足是各方面差異性很大而主要以朋友為伴的。所以,我不會完全接受肯定手足多就有伴,有人商量及分享心事的邏輯。



您的手足影響相信各不相同,而這種原生家庭的手足經驗相信會帶給您考慮多生幾個孩子與否的一種影響力。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善善坐醫療用三角椅練習正確坐姿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新手媽媽新解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新手媽媽的含意似乎都代表著沒有經驗的媽媽。



但是相反的,我對新手媽媽的定義卻是相反的。我覺得新手媽媽反而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媽媽。像在我自己的例子,我對善善是用全然的關注與心意及愛去培植的,而未來絕大可能也不會再有老二,所以如果新手媽媽代表著只生過第一胎的媽媽,那麼或許過於偏頗。



一個用心而有心的媽媽,可以在短時間大量的累積有用的經驗而變成一個擅長教育的好媽媽,而一個生很多個孩子的媽媽,卻不一定會去用心累積歸納經驗而找尋最佳的方法,其心力跟體力也未必能夠有餘裕。與很多人說過: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照豬養。的確很多人在養育第一個孩子的時候,都充滿著期待感跟躍躍欲試的心與學習心。但是等到養育第二個孩子或更多個孩子的時候,就依照著自己先前的經驗做。



也有很多以前養育成群孩子的祖父母輩,因為生活的重擔跟每個孩子相對分配到的時間跟關注很少,也就比較感受不出對孩子的個別教育。



所以,我對新手媽媽的定義不等於沒經驗,反而像我當全職媽媽,因為全天候照顧孩子又大量涉獵教養知識及應用,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會感覺猶如已經教養過好幾個孩子或是已經有很多倍的經驗。所以,我對新手媽媽的定義是願意抱著開放的學習心大量的涉獵與嘗試學習最佳的教養方式的媽媽。



祝福大家

善善媽咪

今日相本:我是小歌星




This album is powered by BubbleShare - Add to my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