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離家』出走相片日記之一

我們到的第一個景點是復興橋,它感覺上跟台東知本溫泉的吊橋頗有幾分相似,而且共有紫色的吊橋和上方的紅色吊橋相互輝映。台東縣也有很多吊橋,只是因為morrisa不當台東人太久了,難以一一細數。







善爸雖然沒有笑,可是倒不會推託不要上相,總是會乖乖站好,我說他是最不會造口業的人了,因為話真得好少,不過也因此不會說錯話,說廢話,和說傷人的話。







morrisa從去年一月剪掉超長髮(懷孕時過腰線十公分多,綁兩條麻花辮子),去年五月又被修壞頭髮剪了高層次,歷經一年多『好不容易』留回到目前長度,不過離morrisa的理想安全髮長還有一段距離。總之,我下個至少十年絕對不會衝動的做這種傻事了,整整讓我為髮傷心了一年多呢!我看過很多老阿嬤到老還是很愛美,更何況是少婦呢!















總是一定要照照地名橋名,才不會回家張冠李戴。




善善的仰天長嘯!




橋底風光!










善善總是想把腳伸出推車頂住地面,一副想自己下來走的模樣,我們會再接再厲囉!




byebye,下回見,遊記待續!




不忘訓練叮嚀善善手的抓握!




Visit the complete album:

http://www.bubbleshare.com/myalbum/347606.018c80d3851/12208710 
morrisa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很感動的善善越來越大聲說『好』

最近這兩週,善善回答『好』的頻率是越來越高,說的越來越大聲,也越來越清楚了。自從他發現他能夠發出這個有意義的單字後,他也很開心的在使用他的新字。



並不是善善聽不懂或是不想說話,而是他的發語功能暫時因為各個發語器官張力高低而受限,他想說出正確的字並不像well kid一樣是a piece of cake,反而是辛苦費力的。所以,很多遲緩兒語言發展也遲緩,像欣穎到三歲才開始說話,連復健科李醫師的孩子也到三歲才開口說話。



或許你們已經習以為常聽孩子說話了,對於善善說的越來越好的『好』字,看到他張大嘴大聲清楚的咬字說好,我的眼淚常常差點滴下來,心窩很溫暖,覺得善善『好棒好棒』,媽媽『好愛好愛善善』!



善善另一個表現出聽語能力的表現是,每次我問『問句』,他都一定會發出某種聲音回答,如果問好不好當然會說『好』,如果不是問句他就不會回答。如果我說的是指令(要善善做某種動作),他則會做出正確動作來。



morrisa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善善和哥哥姊姊玩的照片已上傳完畢 歡迎參觀!

BubbleShare: Share photos - Play some Online Games.

善善和在我們家附近當多年保母的舅媽家和兩歲半及三歲的昱儒及柔柔玩的紀錄!



























氣候宜人的春天

BubbleShare: Share photos - Powered by BubbleShare

從幾週前我拍玫瑰花特寫時,就有一種感覺。這種天氣,實在是適合出門走走,待在家裡實在是太浪費了。



所以,我和善善這幾週來,特別常消磨許多的時光在散步和賞花上。春天的花簡直是競相綻放比美,滿滿是無盡的生氣。對於花朵來說,這樣不冷不熱的天氣也是最適合它們的好季節。春天的花,實在無疑是一年中最多而最美的。



不過,以往我們的散步,真得是推著推車散步。直到最近兩週,才發現我們有可以有別的選擇。例如,讓善善時坐時站,在人比較少和路面非常安全的地方,我可以讓他站在推車上推著他散步。許多樹幹可以當靠背椅讓善善練習身體微調平衡,而草地與軟泥土也堪稱是安全的軟墊。



不過今早倒有一個小插曲,我看善善暫時靠樹幹坐得好好的,不過一個不留神,他想抓草而身體失去平衡面朝下跌在草地上,臉上有少許磨擦傷,應該說是四十五度以內的微調他的身體能夠微調回來,或是用手幫忙撐一下,超過四十五度角他的軀幹就拉不回來了。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哭,我也知道會痛,不過我也照復健科老師說過的話,給善善機會教育,告訴他要手撐住幫忙才不會跌倒,是因為自己的手沒有撐好才跌倒了,自己要幫忙保護自己,媽媽不可能分分秒秒都顧著他,也不能讓他認為支撐他的身體是別人的責任而不是自己的。所以,雖然有個小插曲,不過老師說過,那個孩子練走的過程沒有跌倒過,跌倒難免,不過要利用跌倒的經驗教他自我保護和害怕跌倒因而學會更多手的支撐,而不能假設自己永遠是個靠大人扶的小小孩,跌倒時不能只怪別人沒有保護好,這是復健科老師希望我能灌輸給善善養成的觀念。



仍然發現許多長石椅和矮石牆可以讓善善練側走,很多人少的地方可以直接讓善善在推車上練站,還有許多樹下可以隨意玩自然中的小物。不過,說是走到美麗的春天的戶外去,其實我還是不忘要把許多復健項目悄悄的置入到這些戶外活動中。因為,我想讓善善更輕鬆自然的練習,有更多童趣,不過我一樣要維持一個平衡,不能忘記每天每分每秒都是早療的黃金期,我們或許可以更自然的練習玩耍,但是就是不能浪費寸光陰,不然我無法心安。我說過, 一般兒自然能習得許多事物,但是遲緩兒仰賴更多的刺激。



碰到人少的步道偶然有一個人對面走來問我善善在推車上為什麼站得歪歪的(因為他把重心放在一隻腳),我學周美青一樣簡短或不回應的回答,告訴路人,他在練習復健,謝謝!然後就不多發一語推著善善繼續走。上週五舅舅說過,我要試著走出去,
我想我有試著走出去,不過自我保護和避免不必要的困擾也是一門功課。我想我學會了以四兩撥千金,既帶善善走出去,又避免不必要的太多回應。這樣我才能更放心而長久的帶孩子『走出去』。



morrisa附善善3/25在樹下玩耍相本



在玩小樹枝











玩小樹幹



















手有幫忙撐(這是好現象&進步)







獨立靠在推車上站的模樣(目前最高紀錄二十分鐘久!)











今天美麗清晰的樹影!







心型植物!







And more photographs!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今天意外發明的幾個大自然裡的好活動

今天又發現了幾個在大自然裡就可以做的復健活動。



第一個活動是早上在公園樹下讓善善背靠樹幹玩小樹枝。我帶他玩『折』掉落滿地的小樹枝這樣的精細動作,他也覺得很好玩。



第二個活動是下午發現在附近剛蓋好的一處公園步道,旁邊的水泥矮牆和長型水泥椅,都可以讓善善練習扶著側走,而不用刻意在家大費周章找很多張椅子排。那天和舅媽聊,舅媽認為茶几的高度也適合練扶物側走。這些一般孩子天生就會的動作,在善善身上必須要輸入給他這樣的行為模式,他腦部受傷的動作區域才會找尋新的路徑代償,等到有一天他的累積夠了,就能夠達成扶物側走。



第三個活動是帶善善去附近的公園,坐在小鵝卵石堆中玩抓鵝卵石。鵝卵石能夠淨化水質,相信它也隱含天然的能量。



第四個活動是在剛鋪好,非常平滑的花園步道上,讓善善『背靠推車獨立站』在推車上,讓我推著他站在帆布推車上散步。相較於善善一歲七個月學會背靠著站在帆布推車上,獨立站最多將近『三分鐘』,今天因為在新的花園步道上只有我們母子盡情的晃蕩散步,善善也有很多有趣的事物和美景可看,他背靠著站在帆布推車上,並主動雙手反手握手把保護自己(這也是進步),在四個月後,一歲十一個月大背靠帆布推車獨立站了整整『二十分鐘』(六倍)以上。這是一個大進步和令我十分欣慰的又跨一步。



雖然善善的軀幹還是有點像毛毛蟲和棉花糖,不過已經從超軟長久的訓練成微軟了。雖然和一般孩子直挺挺的軀幹仍有不同,軀幹比起來也特別難練,不過從超軟變成微軟,也是長久苦練出來的成果呢,期待不遠的將來從微軟又再更上一層樓!



morrisa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上週五帶善善去和舅婆家的哥哥姊姊玩

BubbleShare: Share photos - Powered by BubbleShare

上週五,帶善善去附近舅媽家和舅媽帶的小朋友玩。善善平日接觸過的孩子,以復健科的孩子居多,morrisa這一年多看過的孩子,也以復健科的孩子居多。



週五帶善善去和孩子們玩時(舅媽家帶三個孩子,因為舅舅退休了,有兩個人手可以合作),自己也有一些收穫和感想。雖然近距離仔細看到well kids和善善之間的差異,我的心情有些複雜。不過,如婆婆說的,舅媽那裡是一個善善可以安心和小朋友們玩的地方,舅舅和舅媽是很好相處的人,完全不會給我們一絲壓力。



首先,我發現到善善和小朋友們玩時,偏內向和寡言一些,雖然這和善爸善媽的個性有些相似,是很慢熱和除非很熟不多談的人,不過能做適度的中和會比較好。所以,讓他多有機會和人互動,特別是小朋友,是很重要的!



當然,暫時的肢體活動受限,會是造成善善偏內向和少發聲的另一個原因。我打個比方,三歲的柔柔和兩歲半的昱倫在兩個房間自由跑來跑去時,善善必須靠媽媽扶走,所以他和小朋友玩和互動的方式是非獨立的。加上小動作也還未臻成熟,他在玩一些玩具時通常必須靠媽媽帶領,而未能像柔柔昱倫一樣隨心所欲的玩。



另外是發聲部分,善善在家時比較喜歡說話回答,不過我也發現他在醫院上課時通常不回答老師們,直到上週他才在課堂有少量發聲,老師們還很驚訝善善半年後終於說話了。其實他在家一直是會發聲的,不過發聲一樣又暫時受限於各個發語器官而遲緩,他的發音並不像其他孩子是輕鬆自然就發出來了。不過,可喜的是,這一週他發音的頻率及音量都變大,也開始在『家以外』有少量的發聲回應,他已經『常說好』,也說過『有』等少數有意義的音。



自從決定停止帶善善奔波做耳穴治療後,其實我在短短幾天也準備好專門工具和研究好耳朵的各個穴位,已經歸納出耳朵各個區塊和相對應的器官功能,自己當起媽媽醫師,每天在家幫善善治療。我說過,有心有願就不難,對個性喜歡研究和自學的我也不難。



他的發聲有持續進步,上週穩定手扶著推小木車(以前會時抓時放,持續時間太短),和今天騎馬時有持續手扶馬背上的扶手,這些都是我注意到的好現象!



morrisa附善善3/21和哥哥姊姊玩陸續上傳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善善已經會推小木車走了影片四段

昨天重試讓善善推小木車,善善已經可以一邊推一邊走了,可以扶很久。一開始發現他扶&走的不錯沒錄到,走了一會兒中段才開始錄。

 

相較之前扶著小木車就沒辦法協調同時走,善善進步很多。不過孩子的進步都是一陣子後才明顯看出來的,往往需要時間。他以後應該可以練扶推小木車走了。

 

因為中段他的鞋子掉了一邊,我讓他乾脆赤腳,我們夫妻發現,善善赤腳走得比較好。我認為一方面吸地氣,一方面肌膚接觸地面應該有助他的本體覺。

 

對善善的未來,我雖然偶爾會氣餒,但是始終最大樂觀,最大相信,未曾懷疑。

 

morrisa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隨時調整步調路更長(心寬路更長)

BubbleShare: Share photos - Find great Clip Art Images.

早上,善善到新光醫院上課,我問物理治療小劉老師和職能治療黃老師說,除了復健科的訓練方式以外,有沒有什麼其他很自然的方法,小孩子也在自然中練習,請老師們給我一些例子或想法。老師們說,任何事都算,任何在情境裡的事物都算,有時候放慢步調讓孩子隨意玩的都算,其他同年齡小孩在做的事都算。



小劉老師告訴morrisa,你好像變了耶!(感覺得出來小劉老師的意思是比較喜歡之前和她合作無間的那個很積極的善善媽咪)



當我告訴小劉老師,善善現在似乎認為我們扶他走是他的交通工具,他走得很開心自然,跨步也跨得很好。在他的邏輯中,好像覺得這就是他現在正常的移動方式,不看胸部以上,會彷彿都是善善自己獨立走的。我心裡其實有心疼,因為如果我手的支持放開,他還一樣的移動或站好,那就是我們的目標了。而在善善的腦海裡,他覺得現在這樣有人扶走移動很好,也很快樂啊!



我也說,似乎我一直把世界聚焦在善善自己走路,其他一切事物都失焦了。這樣似乎失衡了,善善的童年好像少了什麼。不過,小劉老師認為,其實之前很認真練習的善善在我們家一樣本來就很快樂,這一點倒是真的。



不過,小劉老師說,如果善善認為大人理應保護他協助他,而我們保護支持很多,而沒有自己扶物走的練習,那麼要自己獨立走是很難的(此時這句話如一顆大石頭打下來)。如果我想要自然一點練,少一點辛苦在孩子身上,那麼或許我們就不能訂『進步時程表』,要看善善自己的狀況了。



一樣,面對很多種說法,我常常很困惑。很多狀況不是非黑即白,不是說不是零就是一。



婆婆跟我說過,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每一句話。不過,這點很難。其實,morrisa是個淚腺特別發達而非常感性的人,如果想哭只需要幾秒就會滴出眼淚,不過現在已經磨練到很少為了孩子的事掉淚了(從最早天天或隔天掉淚,降為一兩個月一次,再降為目前平均六個月碰到比較重的挫折時一次)。我的確很在意別人的話,所以每當我為了重大挫折而哭,通常不是因為體力上的累,而一定是因為別人說的比較重的話。



常常聽到各式各樣的說法,morrisa練到心臟必須很強!而且還要像過濾器,每次聽到積極,正面,能解決問題的說法我都吸收進去並放大數倍,聽到負面,懷疑,或是不行的話我都過濾掉,因為我始終覺得,如果說有什麼不行,只是在『目前』或『某人』的這個邏輯認知內部不可行,不代表不可能。在既定的邏輯之外,有其他的可能性。



我不是不想跑,只是在找中繼站,和下一段跑得方式。如果我一直那麼拼得跑,那很快的就會耗盡體力精神,半途就會陣亡。如果我一直那麼拼得跑,我也要顧慮孩子的感受和配合的速度!母子連心,像兩人三腳,我們會互相牽動,所以我們母子必須快樂得做!



當有人建議我放慢腳步時,小劉老師似乎覺得原來的積極比較好。我該怎麼做最好呢?我其實是在調整步伐,而不是非黑即白。我在找一個最佳平衡,而暫時不想談追趕孩子的發展,想要放空。我想,當媽的會知道什麼對孩子最好。一條弦該時緊時鬆!



morrisa 附善善3/16馬術治療記錄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善善第一次玩拔草玩得不亦樂乎

BubbleShare: Share photos - Play some Online Games.

早上,一如每天在『善善鬧鐘聲』中不得已的醒來,善爸馬上說了句,善善,出去玩好不好?



昨天,morrisa能量流失,善爸一回到家就很體貼的盡量不讓我帶小孩,他的好,常常都是用無聲,實在,但深厚的方式在表達。為了讓善善進步更快,也或許善爸在網誌裡看過我寫他沈默寡言,我發現他和善善的互動越來越有聲了,他越來越懂得和孩子說說話,並請善善回答!這對他的語言會有幫助。



先請大家放心!我不會放棄我的孩子的!我只是在尋找一個balance & how。只是morrisa愛孩子的方式是西式的,我會給善善我足堪負荷的份量,我的愛,心力,體力,和我們的財力能及的份量,然後這些都是完完全全奉獻出去了,我不要跟孩子要回來。我不想給孩子到我不堪負荷,over,或是犧牲的程度或方式,讓我可能會在今天或明天埋怨善善,媽媽為你犧牲奉獻那麼多,你怎麼可以.....?你為什麼不...?只要超過一個我足堪負荷的平衡,我覺得那對我們長遠不好,我可能會因此埋怨起來或期待孩子有所回報,這是一種西式的邏輯。我常聽父母這樣埋怨孩子,所以這是我不同的為人父母觀。



看了大家的留言和鼓勵,我們今天做了一件居然很少讓善善做的事,讓他單純的坐在基隆海邊的一處草地上玩拔草,把手指和褲子弄髒。我才發現,善善和大地親近的如此自然與快樂!他的手今天不是在拔職能治療式的玩具,不是在拔家裡的精細動作玩具,而是在拔草。善爸也扶著善善跑步,真得跑得很快的跑呢!(稍後上傳善善跑步影片)



記得我之前帶善善到遊樂場去,還挑人少的時候,因為害怕別人問孩子多大,為什麼還沒自己走等等,我也曾扶著善善歪七扭八的玩彈簧馬,後來我們總是經過遊樂場而不入。這不是只有預期心理,而是過往曾有某種不愉悅的經驗,後來就會直接避掉。這是我為什麼在外面都一律使用推車的原因,似乎在推車上,我的孩子就是正常的,不會被看出任何異狀!請不要以為這樣很奇怪,如果把您放在我們的位置上,經歷一次我們的故事,您就會覺得不奇怪了。善善的童年似乎少了什麼!



但是,我今天真得發現,讓善善直接在大自然裡玩,和把他擺在復健器材上跟坐在家裡玩玩具有天壤之別!我們家附近有無數綠地(當然有些禁踏草坪),我會試著每天帶一塊遊戲布墊出門,多讓善善坐在戶外玩耍,探索大自然裡的事物!玩一些大自然裡現成的玩具!



我很感恩大家的陪伴與支持!



morrisa附善善拔草相本















請注意手不愛撐地的善善在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