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fection out of imperfection,這是我這兩天心裡浮現的一句話。
善善的名字是『至善』,當時morrisa取名『至善』(早在懷孕之前就先構想好了),除了希望他是個善良的孩子,還希望他是個各方面都先天優良的孩子。希望他生來甚至早有累世的智慧,不是爸媽在教他,而是他有累世的智慧來啟發我們。
不但是這麼想,我曾經做過奉行一切舉凡我主要信仰佛教胎教相關經典裡的一切可以孕育一個內外兼顧,福德因緣具足的相貌端正,智聰利根的一個孩子,每天相好莊嚴的悉達多太子童子像都放在眼前看(懷孕前就放在辦公桌上),讀經抄經送經供花凡此爾爾舉凡一切佛經裡和師父說過可以製造一個完美小孩的方式。此外悠揚的古典樂整天不絕於耳,甚至,更徹底的是,在受胎當下,善媽虔誠的唸和觀想諸佛菩薩,並非想著俗事慾念,因為善善是個計畫性受胎的孩子。善善是胎裡素,不過素食本是健康的之外,我每天補充綜合維他命,還吃大量營養蔬果。因此善媽生產前通過嚴格的臍帶血捐贈標準,產檢醫師自始至終也都是一句,肚子裡的胎兒很標準,各方面都進行得很標準。
我聞法的師父和經典說過,創造理想的孩子和今生來世是有方法可循的,如此不是有所求,而是如理如法的求。
那麼,為什麼我的孩子生下來後急救,然後我完美的孩子的經營醞釀似乎一切都在『預料之外』。為什麼他沒有完美,動作發展方面帶動小動作與語言發展遲緩,各方面還離完美很遙遠(除了他幸福快樂以外)?為什麼我期許中的『至善』,是像現在這樣被詮釋的?
這件事其實有徹底引起我對信仰的強烈懷疑失望,直到此刻,我想有強烈懷疑失望並不是壞事,任何說法學說都不是單向的權威,真正的智慧學說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實際驗證。如果只是不能質疑的權威,那就變成以前歐洲的宗教打壓,宗教試圖蒙蔽人智了。
不單是我直到現在仍與我的信仰暫時保持距離觀察,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我們生在人世,要面對與解決問題,而不是再一次躲回去念經。這一次我選擇相信『事在人為』。我選擇在人間做就對了,不去唸經或繞路了。(當然我還是高度推崇佛經,姑不論人生義理,單論文字文學,各部佛經遣詞用字精粹精鍊之美,單用來怡情養性,或是磨練自己的文字運用,我認為都不輸於唸唐詩宋詞之美。)
不止是善媽自己因此對信仰打上一個超大問號,也暫時與信仰保持距離,選擇在人間做就對了,善善的事也連帶影響到之前病危時的外公。善善也是外公為了婆家急著要曾孫(不是公婆急),曾任道教會理事長的善善外公在他長期幫忙的宮廟,向他的義父濟公師父代向王媽娘娘(據父親說是玉皇大帝之母)虔心求來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父親自己的私心,而是希望女兒的婚姻圓滿,是父愛,父親自己也沒有急著要抱孫啊。本來王媽娘娘賜龍鳳胎,一子一女,後來是父親怕我一個人帶不動,回王媽娘娘先單賜一子就好了。
後來,善善出生滿兩天急救,在善善一歲生日左右時外公在榮總住加護病房,後來善善外公親口說對於病情好轉痊癒和濟公義父『失望』了,覺得義父為什沒有幫他,一則是因為他當時對於自己腦傷即使好了出院,也好不完全,不可能回去職場叱吒風雲了很失望,一則是一歲左右復健科醫生診斷出善善有輕微腦性麻痺,虔信濟公師父的善善外公當時又對自己的信仰重心更失望了,為什麼他幫女兒求的子是不完美的,他疼女兒才代為求子,善善滿月時也虔心還願,為什麼反而求得『看似』不完美的孩子來讓自己的女兒吃苦呢?
這件事,連帶影響讓我深愛的父親在急救緊要關頭失去求生意志(此刻morrisa回想當時又不禁流淚中)。父親離開後,我們還帶善善回去和善善及外公有大因緣的濟公師父的廟拜拜過。
為什麼善善的imperfection,重挫了我們父女的信仰呢?
這兩天,Perfection out of imperfection,浮現在我心裡。
Perfection不是來自perfection,而是來自於imperfection。走向完美的空間努力是人為的,而不是來自於完美本身。完美不是完美的前身,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前身。人生於世,不是坐待與坐擁完美,而是在不完美中努力創造出你想要的完美!
morrisa

http://www.bubbleshare.com/myalbum/413648.f225d13af1c/14396853
這張morrisa覺得很俊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