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我要送給你兩百分的自信





很久以前,在善善復健的第一家醫院-慈濟醫院,曾經有一個在旁邊幫另一位小朋友上課的另一位職能治療師聽到我跟善善的老師聊到情緒問題,她曾經跟我說過:『媽媽,你的孩子是跟別人不一樣。不過,其實你的孩子最在意的是媽媽怎麼看他,不是別人怎麼看他
。』這句話始終在我心裡。



從以前直到兩歲三個月的今天,我曾經害怕善善會難過自己為什麼和其他的小朋友不同。不過,後來我發現,真的是大人想得太多太複雜。善善一直是個被滿滿的愛和安全感包圍的孩子,他的社交性很強,嘗試做任何事的動機也很好。善善並沒有以大人的複雜方式想。



他只有感覺,自己和其他小幼兒一樣被爸爸媽媽牽著走和學走路,他覺得這樣的感覺很棒,既能到處探索,又能繼續當媽媽懷裡和手裡親密的伙伴,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是大人才有既定的想法)。



善善也不覺得學步車和站立架有什麼不好,如果每個人生來都是用站立架和學步車站立與移動,應該也會覺得這是正常的,沒有什麼不好。我們應該慶幸的是,善善並沒有像某些孩子先習慣完全獨立行動的感覺才『因故』失去它。



如果未曾擁有過,那麼就不會知道那是什麼感覺,也會很容易就適應或甚至不用適應本來的樣子。



從這個零再慢慢累積,孩子不覺得曾經失去什麼,而是可能會再多得到什麼?



對於站立架與步態訓練器,善善每天站上一兩個小時以上也習以為常。如果我們每個人生來都要站上一兩個小時站立架與步態訓練器,我想我們也會習以為常。從小做的事,就不覺得特別辛苦(當然肌力訓練必然是要辛苦的)。



有許許多多大人才有的複雜想法,善善都沒有。我很安心的是,到兩歲三個月的今天,善善一直是個開心而有自信,愛自己而深深被愛的孩子。我每天跟他說的那些話,關於世界上有好多人喜歡他愛他,關於有好多小朋友喜歡他,關於老師們喜歡他,和小朋友一起等著他去上課,關於媽媽超級超級無敵喜歡他(一天不知道說上幾回),和每天無數的擁抱親吻和牽手,善善都牢牢記在心裡。他真的很快樂又有自信,不像大人無謂的擔心怕他會跟別的孩子比較而難過或是沒有自信。只能說,大人的想法太複雜了。



我想我已經送給善善兩百分的自信,我還要繼續送給善善兩百分的自信。我會每天持續告訴他關於他在這個世界上出生是多麼被愛與美好,我會持續告訴他關於愛與喜歡。那位職能老師說的是對的,善善最在意的是媽媽怎麼看他。如果媽媽看他是完美的,他就有自信自己是完美的。



那麼,就算有人有一天想告訴善善,你不夠好。善善會有千百個理由,甚至一個最重要的理由來告訴別人,我很有很飽滿的自信,我有兩百分的自信,我的媽媽很愛我,她說我真的很棒,我也已經真的很棒了,我的自信超過你的話語。



我會持續努力的心理建設,再每天持續不輟的告訴善善無數個他在世界上深深被愛與自信的理由,直到有一天,有人即使想帶走他的自信,善善也能迅雷不及掩耳的想出無數個理由來推翻別人的話或是不用推翻而僅僅是戴著超能力盔甲反射回去,或是心如泰山,不動不搖,特別是最重要的一個理由,我媽媽認為我最棒,我媽媽深愛我。



如果宇宙的造物主(源頭/宇宙之心)深深愛人,人就會充滿愛與自信。媽媽就是孩子在人間的源頭與造物者,如果媽媽愛孩子,孩子就會充滿愛與自信,因為是你帶他到人世間來的,如果帶他來的人深深愛他,還何懼之有?



morrisa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善善物理治療課相片記錄

這些照片是上週四善善表現得很好又上課上得很開心那天拍的。



活動一:善善玩放球進彎彎軌道,一隻手練習撐,一隻手練習操作,同時練習坐在滾筒上(坐在不同平面及高度上)。










穿插練些撐的動作。

















活動二:滾小球下斜坡



這張甜的迷死媽媽!





兩手撐撐





善善自己發明撐著拿盒子裡的球球







活動三:自己手拉梯背架自己站站及讓老師戴上不同顏色小皇冠









老師要放手囉









媽媽我今天很帥吧,整堂課都有撐撐手手!





幫自己拍手!





morrisa

心情短語 - 對信仰的新感受



(善善好奇得看洗車過程)



對於宗教或信仰或人生觀,我現在覺得,人們儘管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能夠真正走到自己心裡面以及足以讓自己茅塞頓開的法。即使佛教也有八萬四千法門,不同的人也會選擇不同的師父或神父等等聽聞法,因為某些智者說法的方式才能與你真正契合。



我覺得最簡單的選擇方法就是它對你實際的人生也沒有幫助和加分,和選擇真正幫助到你的法(宗教或人生觀或信仰)。



不同宗教的人的告別式並不同,有些有繁文縟節,有些簡單明瞭快速,到底到天上或somewhere else,人們究竟看到了什麼境界或什麼人,我認為是『相由心生』的,信佛菩薩的人應該不會相反的看到神,信神的人應該不會相反的看到佛菩薩,信天主教的人應該不會因為沒行佛教或道教的禮俗,就無法有好的投生,信佛教或道教的人,應該也不會因為沒行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法,死後就不被與宇宙所愛。



我認為『相由心生』,你會看見你想看見和以為的世界(境界)。即使是現在這一刻,我認為仍是相由心生,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你以為的世界。所以,有人常看到戰亂便認定世界是這個樣子的,有人常看到和平便認定世界是這個樣子的。我的好友的工作和機運總是輕輕鬆鬆就有高薪入袋,她以為的世界就是如此,其他人可能終日工作仍僅可度日。



總之,每個人眼中幻化的世界,雖是同一個,但因為視野經歷不同,所以形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是不同的。



目前,對於宗教信仰,我目前不好談苦為主的信仰。我知道世界有苦,但就別一天到晚看見苦和談苦了。



我也覺得,像心理學上自由自在的談情緒和親子之間的相處是很棒的,不會動不動就冠上一句孝=順的緊箍咒,而會深刻討論背景因素和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更別忘了為人父母者其實也要永續學習和反省,父母也是會犯錯的。



此外,心理學上能自由自在的談不喜歡和報復這些人性與字眼,不會像東方宗教上常常情緒還沒疏通表達就馬上套上一句『善解,放下,不談是非』等等,要你直接不要想了(等於否認或壓抑負面的情感),直接把塞子塞住,而被壓抑的負面情感還是在,因為沒有被疏通淨空。



所以,我覺得不同的人會選擇不一樣的法,人生觀,和信仰,重點是看它是否真正幫助到你和能走入你的心,有的話就是對你有用的宗教,沒有的話或許是和其他人有緣的宗教。



morrisa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心情短語 - 一直在改變中的想法與人生


之前有提過,我的好友是一個會用好的品牌(名牌)的人,而她工作能力很強很獨立。她從大學研究所時代就開始用好的品牌(名牌),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好友的母親以前都是專職在幫人修改和訂做衣服的,當時會去訂做衣服的人,一定是拿好的布料才去訂做。所以,從小好友的母親就灌輸她一個觀念,衣服不要隨便穿隨便買,要買就要買好的材質,可以歷久不衰的款式。



morrisa呢,有另一個相反類型的母親。我的母親是一個現在已退休的小學老師,她和早期當職業軍官的父親白手起家,當時還要多少幫忙照顧雙方的家庭兄弟姊妹等,外加貸款買兩棟房子,兩個孩子也很快就一一報到。所以,母親理家必須很仔細,我常常陪著她到處去買特價品,但母親吃的穿的都不會少給孩子。努力的結果,我們家的家境慢慢累積到算是不錯的程度,才能送morrisa出國唸書,父母也各自領有退休金。



不同的家庭環境影響之下,從大學時代開始,每次和好友去逛街,好友一定偏好百貨公司,而morrisa一定偏好逛夜市。好友會把買一季衣服的錢,都投資在一兩件單價高但質優耐久的單品,而morrisa則會買一袋最時髦,有季節性,件數多常汰換的單品,因為學生時代morrisa是最愛上pub跳舞的。



我的模式一直還很適合自己的需求,適合二十歲出頭的年紀,直到三十歲以後,這幾年發現慢慢的好友慣用品牌的模式慢慢的建立起她適合三十多歲的『品味』,而慢慢的我的模式已經不適合三十幾歲的我。兩週前我自己去看電視影集上大螢幕的sex and the city,四個都會熟女們也都是品牌的超級愛好者,主題曲label or love,歌詞裡談的就是寧可把心思用在對品牌的愛上,好過把心思放在男人身上。



許多外圍環境因素改變,慢慢的改變了我的想法。目前三十四歲的我,購物哲學已經蛻變。如果我現在購物,會改以採取量少質優,也會用好的品牌,一件單品要歷久不衰,要用上五年十年以上的款式和質料,不會再專買便宜貨然後常替換。現在的我會寧可買一件好的設計繁複材質又好的品牌洋裝,好好試穿,然後常常穿它,好好保養,再穿上很多年。好的包包就更不用說,好好保養一定可以用上五年十年以上。即使是裝鍛造鐵窗時,我知道貴兩萬元的鍛造鐵窗,是『多年後還會好看且耐用的款式』,而不是只想到短期需求,所以挑選它。



第一點,我已經不是二十歲出頭的小女生,也不是剛出社會的小女孩,三十多歲的我已經適合不同的品味(很多人早十年十五年就開始使用名牌了)。而走到三十歲的將近中段,除了持續的努力,我覺得也是該開始慢慢收成的時候。人生走到那個點是不定的,但我覺得走到三十歲的將近中點,人生中已經經歷的一些大苦大悲和碰到一些大風浪,也是一邊收割和欣賞的時候了。



第二點,我自己經歷了自己的父親的無常,他確實尚未享受到自己的退休金便
撤手人寰,郭台銘的前妻林淑如和郭台成又豈不是如此。當別人看其他人的事時像是新聞,不過當自己的親人是主角時,感受便是深刻恆遠的。父親的離開改變了我,除了努力,我一樣會活在當下,疼愛自己,和及時行樂。



第三點,善善的事改變了我。除了孩子的特殊是我的大挫折外,也讓我再度深刻體會到了對於人生的不確定感。所以,一樣,我會努力,但是同時在當下快樂與享受人生,越是現在與未來不可知,我也要我的孩子至少看得到摸得到的現在快快樂樂。



第四點,當帶特殊的孩子出門和上醫院時,我確實發現到,如果我們穿著各方面外表看起來來自好家庭,確實會得到來自醫生和其他家庭更多更大的尊重,甚至對善善交朋友及我們的社交都有幫助。家裡的環境好是不會被看見的,但是外在衣物會。我必須承認和接受,當孩子有特殊的狀況,我們不免會有被迫的少許被動自卑感,而好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會去平衡這種被迫的被動自卑感。(*我不確定別的家長感受如何,但是這是我真實的感受!)即使到國外去,整個世界都是帶有程度不一的功利主義的,尊重的來源有很多種,好的教育背景是其一,好的生活環境是其一,還有其他來源。



唯一一個未曾改變的外在因素是,我的公婆環境好而且很儉省。如同婆婆曾經跟我說的,阿嬤唸孫媳婦回娘家,你們就回去不要說就好了(也不同住),就是照自己想法做,但是不要在和你想法不同的人面前提或刻意做給他們看。



我也盡量不把今年才開始用的名牌包亮在婆婆眼前,現在婆婆一週到家裡幾回就『盡量』放在櫃子裡,但是一起出門吃飯或是剛好看到就沒辦法了。我知道公公婆婆有他們儉省的人生觀和背景,而morrisa自己有自己的人生要過,我有我自己經歷過的人生和選擇。如果是不能自由選擇或總是活在他人框框期望裡的人生,那就等於不用努力或白費人生了。六十多歲的公婆有他們的人生背景和選擇,三十多歲的我有我的人生背景和選擇,而人是個隨時改變中的個體(不過在台灣的長輩們比較習慣以輩份來外銷他們的價值觀與試圖同化晚輩,而其實已經成年的晚輩需要的是尊重個別差異性)。



morrisa善善珠寶秀



心情短語 - 現在就很好





昨晚和親戚小聚會(婆婆,五樓舅舅舅媽,大伯和我們家)到喫茶趣吃飯喝茶。



我發現言談中我偶爾還是會去談過去與未來(關於孩子方面的,有了孩子後幾乎聊天重心大半在孩子身上)。



雖然這樣也沒什麼不好,沒什麼不對(接受原本的我和自然的我)。



不過,當我自己觀察自己的行為模式,我希望從今而後,我能夠自在的呈現和證明,我們『現在這樣就很好』!不用等到未來的某一天等狀況不同,也不用去追溯過往。



我希望能自在的感受和表達,我們現在原本的面貌和生活就很好了,不用等到未來才會比現在好,我要接受本來的面貌。



我也曾經暗自在心底決定,我不准自己對善善妄自菲薄(也不准自己對自己妄自菲薄),因為珍惜重視我們的存在本身是一切努力的本錢與根基。



我不准自己假設以善善目前肢體障礙,他的發展就一定會受限或不好。即使暫時有肢體障礙,生命的發展性仍是無限而寬廣的,我不准自己,身為孩子的媽媽,去懷疑在善善身上一切無窮的發展性與可能性。很多看似不全的人,往往活出最精彩的人生(*他現在活得快快樂樂自自在在,豈不就是一個很明白的事實)。



人生的可能性無限,除了抱持正面想法(有真正難題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我要當世界上最支持我孩子,而不是扯他後腿的那一個人。



也有點像金剛經裡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說明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過去、現在、未來,三心皆不可得。



morrisa

心情短語 - 許醫師談孝順的定義


許醫師也談到孩子孝順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快樂,走向自己的價值完成,讓你對自己有信心,讓你肯定你的生命。



過去大家一直灌輸我們錯誤的孝順方法,就是滿足你父母的期待,犧牲你自己,來滿足父母對我們的期待。即使你不想結婚(無心仕途,不想生子),為了滿足父母(配偶父母)的期待,你犧牲自己來以報答或虧欠的心來孝順父母。



許醫師說,一旦你用犧牲,報答的心來揹著別人施予我們的魔咒,期待,一旦你壓抑犧牲你的願望,你的報答(不快樂/不平衡)會變成最大的報復,你會轉而報復對方。



許醫師說,宇宙給我們生命是一無所求的,我們不必對任何人覺得有所虧欠,唯一不能對不起你的生命。



morrisa自己覺得:如果第一代的父母給予孩子期望,然後第二代父母又給予孩子期望,以此類推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那如果你要滿足你父母的期待,你是要滿足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還是第四代父母的期待,還是一代一代被壓抑下去,或是只有第一代父母有自主權呢?所以,我深深認同,要活的是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成全其他人的期待總合,不然就沒有必要發明出一個『我』了。



morrisa 

心情短語 - 情緒是人生的調味料





為什麼morrisa喜歡聽許添盛醫師主講的賽斯心法(賽斯是世界上的大說法者之一),因為我覺得它是一個自由自在,很尊重個體,而不壓抑個體性的一種人生哲學。



morrisa常常覺得,生活在亞洲,常常個體性和個體想法是被『壓抑』的,我不喜歡被壓抑的感覺。



身心靈生活健康處方有聲書裡談到,為什麼人類被給予很多各式各樣的情緒呢(而相對動物的情緒很少很簡化)?



人類的情緒可以被看做是人生的調味料,有鹽巴並不壞,放太鹹才不好。



一般我們人都喜歡正面的情緒,不喜歡負面的情緒。許醫師說,最差的修行方法是去否認自己的情緒,難過時否認(假裝沒有)自己的難過,生氣時否認自己的生氣。



我們應該隨著自己的情緒起來時,作為自己修行的參考,觀察自己有負面情緒的原因並找方法調節,那麼慢慢的我們有正面情緒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有負面情緒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我們會越來越快樂。



morrisa

心情短語 - 遊戲和玩耍的心





(照片:讓善善練習手推撐牆面和玩貼貼紙)




正由於善善的特殊狀況和長期勞心勞力的復健是『目前當下』morrisa生活中最難解決克服的困難,所以根據身心科許添盛醫師的說法(賽斯心法),我以後必須以『遊戲玩耍的心態』,而非認真嚴肅緊張來看待這一件目前生活中最難解的問題。心境放鬆舒展才能綿遠留長,過程與結果才能常常給我樂趣與驚喜!



morrisa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持續在聽許添盛醫師主講的身心靈健康生活處方(一)





前言:morrisa深深的體會到,特殊兒的主要照顧者除了陪孩子復健外,自己的身心靈,也要隨時主動同步更新復健,和吸取能量(不是指吸取復健知識),而是以各種方式向宇宙吸取能與愛。不然,照顧者的能會消耗的遠比付出給孩子的多,然後有一天,才突然發現自己的能只有出沒有進,不是流動的能,無法永續長長久久。



週三的因緣:語言治療師曾老師說善媽需要她多一點的關懷,主動在課後交給我一片身心科許添盛醫師身心靈健康生活處方的cd給我聽,morrisa持續在做功課反芻中,演講中有太多有趣的主題。



第一個想分享的有趣概念:許添盛醫師說,『越是無法解決的事,越要用玩的方式來做』,真有趣!



換言之,像陪孩子長期復健這一類長期而無法隨時掌控時程結果的事,反而要用『開心玩』而不是認真探究,認真苦練的心態來面對。



這一個主題裡說,我們的『思考邏輯』是有限的(所以還好還有直覺來幫忙),是會出問題的。我們現在發生的事,是五年前十年前想得到的嗎?應該不是。我們現在無法知道五年十年後發生的事,因為有很多變數和可能性。



所以,即使我們以為無法解決的事,也只是在我們目前的邏輯思考裡無法解決的事,並不代表沒有解決的方法與可能,有我們思考邏輯外的其他可能(或是現在/今天沒有解決之道,解決之道明天就出來了),任何困難都有解決之道,所以我們不能只完全信任我們受(有)限的的思考邏輯,許醫師說,特別是越聰明的人,越容易被自己受限的邏輯思考找不出解答而被自己的思想害死。



許添盛醫師的網站:

http://www.ylib.com/author/drhsu/index5.htm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回顧一年前和善善趴著看書的影片(2007.7)

很久沒貼影片了,覺得應該再回頭多和善善做這類趴著看書的活動了!



morrisa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復健教室裡的春天

今天,是善善復健教室裡的春天,善善上課上得很開心又表現得很好,從頭到尾都有自己用手撐(這幾天努力之下善善對『手撐的動作』的接受好很多,所以成效很大,善媽與黃老師也因此上課上得眉飛色舞,拼命的誇獎善善今天超帥(這幾天在家只要善善主動趴撐,我就不停得誇獎他超帥超棒超可愛等等,他會因此一直趴撐在那裡,或是多趴撐幾回好被誇獎)!



然後,善善下一堂課的欣穎姊姊來上課了。她手上帶著一包很特別的巧虎餅乾要來送給善善弟弟,因為她知道善善喜歡巧虎!從第一次認識和看到欣穎,當時她連她媽媽碰善善一下都不願意(會吃醋和佔有慾),加上其實欣穎從小受過很多病苦,也是像善善一樣好不容易救回來的孩子,其實我們都會特別疼這個特殊的孩子(有些甚至會寵特殊兒),不過在善家,其實我很留意疼善善但不寵他,以免他自己吃苦,或是爸爸媽媽吃苦。



欣穎媽媽之前跟欣穎說,善善弟弟都有送玩具給妳(換言之善媽幫善善送幾次小玩具給欣穎姊姊,希望幫善善交到更多好朋友,希望大家能更疼愛他),妳要不要也送玩具給善善弟弟,之前欣穎都說:不用了,善善弟弟家的玩具已經很多了!不過,欣穎一直把欣穎媽媽的話還是有記在心裡,原來不習慣分享的欣穎,週末單獨和爸爸出去時,她跟爸爸說,我要送一包巧虎餅乾送給善善弟弟,不過我自己要兩包。欣穎爸爸應該不知道善善弟弟是誰,不過真的幫她買了三包餅乾,她一踏進教室就馬上心悅誠服得要送餅乾給善善。這真的是原來不習慣分享的欣穎的『一大步』!











(大包裝裡還有小包裝,每包都很可愛,餅乾上也有圖案,下午點心先吃掉一包巧虎的)



點心時間準備開動!











(自己用手拿著吃:對手力道容易過猛和穩定性不佳的善善也是練習和挑戰了!以前旺仔小饅頭常被捏成碎塊)



連善善下下一堂課的兩個小姊姊(一對姊妹)也帶貼紙遊戲組來送給善善!真是善善的幸運日!









為什麼我把今天稱作是善善復健教室裡的春天呢?除了因為善善今天練習的過程很愉快順暢,更是因為發生在振興醫院我們家長和孩子之間,家庭和家庭之間那股濃濃的人情味!



善善下節課和下下節課的小朋友的媽媽都是大陸人,這段時間下來,我已經分不出台灣人或大陸人,我只知道,他們對我很好,很疼愛善善,他們的孩子也很疼愛善善弟弟,和善善是好朋友!



善善下下節課的小姊姊,還提早來上課,她媽媽說因為她喜歡善善弟弟,也喜歡看善善弟弟的dora dvd,說善善弟弟和她一樣,都喜歡巧虎和dora,所以她喜歡善善。善善在走跑步機,兩個小姊姊就搬板凳在旁邊看善善的dora dvd。小姊姊還問媽媽,為什麼善善弟弟還不能跟她聊天說話,善媽告訴他們,因為善善目前還只能說『好』。



這些媽媽常常告訴我,大家都那麼熟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要開口說。要幫善善卸下跑步機就跟他們說一聲,他們就會幫我卸,不用一隻手抱小孩,一隻手卸背心吊帶。要幫善善收東西回家時,我也拜託他們先幫我抱或扶著善善,我才能把推車坐椅上的東西先放在地上,讓善善先坐好,再一一掛好東西。課後我也讓善善再留下來一會兒看姊姊上課,讓善善有更多社交經驗。



以前在伯明罕時,我曾經有一個別系的手帕交來自北京,是好到可以很晚還一起在房間裡聊天的好交情。以前在英國也和來自中國各地的同校同學有過許多交集。



不過,這次在台灣認識這些媽媽,善媽是1974年生的媽媽,其他兩位媽媽是1975和1976年生的媽媽,就是差一兩歲,不過他們的孩子都比善善大上幾歲。



我真的想說,在振興醫院的復健教室,常常都是溫溫暖暖的,有很多家庭支持,大我一歲的黃老師也常常跟我有『心靈共鳴』,可以深談!



我一直努力的在幫善善交小朋友,每天每天灌輸他,大家都喜歡他,好多人都喜歡他,好多小朋友都在等他去上課。每次幫他買東西的時候,我都分析給他聽,為什麼爸爸媽媽要買給你,是因為爸爸媽媽喜歡善善,老師也喜歡善善。為什麼小姊姊要送禮物給善善,因為他們喜歡善善。我每天都常常跟他說,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善善啊?那是因為善善很可愛又很聰明啊!總而言之,我在讓善善的心裡,有濃濃的安全感和喜歡這個世界。



每天每天,『喜歡』這個字眼一直出現在善善的生活裡。所以,其實,到目前為止,我幫善善爭取到一個很好的空間和時間,讓善善並沒有覺得他自己有什麼不同(如同媽媽們說的,他們現在走路走的很棒的孩子都一樣是老師幫他們慢慢一天一天練出來的,他們以前也是和我們一樣)。從出生到現在,善善始終是個充分被愛和很有安全感的孩子,媽媽讓他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喜歡他的,他看到的世界也是如此的(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我很驕傲,我讓我的孩子是個快樂和深深被愛的孩子!




morrisa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善善物理治療課活動:彎腰撿玩具再配對放入盒子裡

坐椅子比坐平地難度更高(因為底面積小),所以善善目前的程度是在需要綁大腿固定,和後面放一顆球微微幫助後面支撐便能獨立坐。



老師拉手讓善善慢慢彎腰撿一個玩具,慢慢彎腰下身也鍛鍊到腹肌。







彎腰到腳底撿完玩具要自己用力起來,共run12回把12個配對玩具撿起來,所以前面輕鬆,後半段很吃力,善善就開始慢慢不耐煩不願意做了,我們用做完喝奶茶來鼓勵他做完。







把彎腰撿起來的配對玩具推到盒子裡去。







中間玩一下按壓的功能!









善善進步的個人最大利器:遊戲動機強,探索慾強!







中後半段沒力氣了,不想再玩時的表情(因為知道每拿一個玩具就得彎下腰再努力爬起來,已經不想玩了!)









morr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