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解答媽媽問題如何誘導孩子不排斥趴的實作影片四段

昨天仁媽詢問關於一開始讓善善不排斥趴姿的問題,我覺得再多文字都比不上以下幾支影片解釋的清楚。這些影片是『兩年前』善善一歲兩個月左右時我們拍的,也是在我前年(2007.7)和我媽帶善善去新加坡上一週的杜曼博士『如何幫助腦傷兒課程』那一段時間左右。



***影片『直接在部落格上看』很流暢不會間斷!




1.第一支影片是我和善善一起『趴』在客廳做活動的影片!(當時善善一歲兩個月)






 




2.接下來的影片是我們誘導善善翻身和趴著看法國小企鵝MV的幾段影片(當時我們家還有彈簧床,後來為了善善練習爬我們『壯士斷腕』把彈簧床清出不睡了,為了孩子習慣睡日式軟薄墊或是木質地面,不過據今天職能李老師說,低張的孩子的確比較不適合長期睡彈簧床,偶爾外宿睡飯店OK,因為他們的身體比較軟,睡彈簧床對脊椎比較不好):





第一支是善善練趴著!









第二支是善善練翻身!









第三支是善善趴著打字!









末尾小語:當我自己在看這些兩年前的畫面時,會覺得很多事當你去回顧和回憶時反而會提煉到只剩下甜美的回憶,反而忘記了當時的辛苦和痛苦。雖然三歲的善善和他一歲時我們預期善善的大動作進步有很大的落差質,他的大腦大動作與協調部分受傷的比較嚴重(但是當然大腦有修復潛能),未來走路與否是一件隨緣的事,六歲以前我們只問耕耘,可是如果仔細看善善的進步和成長過程的快樂,我們會覺得自己做得很好!既有讓孩子練習又不曾犧牲孩子的安全感,自尊心與童年!早上黃老師說我一路都一直是很用心的媽媽,她一點都不擔心這點,反而老師覺得我這類型的認真媽媽反而需要的是放(輕)鬆!







共勉之&加油!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善善居家械型墊練上半身復健活動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善善在家居家做的上半身復健活動:趴在械型墊上看圖卡。







談一下低張孩子的趴和爬,基本上低張有很多程度之分,羽量級的只是肌耐力比較不夠,其實看起來和一般孩子一模一樣,所有一般孩子能做的動作都能做。可是重量級的低張孩子,據以前的劉老師說,連湯匙都拿不起來。也有單側的或是雙側的低張,我們以前認識的一個孩子就是只有單側低張,所以比四肢雙側都很低張的善善容易練(容易復健)。







低張的孩子一般來說都不會喜歡趴,因為他們的上半身和手臂力氣都比較小,如果連我們一般人都覺得趴著或是趴撐很累,那低張的孩子『當然』就更不喜歡趴了,就好比我們去上有氧舞蹈必須擺位在一個很累很費力的姿勢下還要數秒到三十那種痛苦。談到爬,比趴撐更難,是必須要趴撐加上身體的協調和移動。



我曾經長期幫善善誘發爬的動作,例如讓他看別的孩子爬的照片和影片,自己爬給他看,做杜曼博士如何幫助腦傷兒成長課程(和書)裡的patterning(帶著孩子的手腳在趴姿下在原地操練爬的動作來誘發爬行的模式建立),或是扶著他的重量拉著他的手臂爬,可是善善從來沒有出現過爬的動作,頂多是下半身屁股抬起來腳移動而上半身卻沒有能力配合,後來我知道那是因為『能力不足的原因』,對很低張的善善太累太難,以致於不會出現爬的動作,而不是他不知道有爬這個移動方式,或是不想做爬的動作。








利用善善喜歡看的圖卡,灑一堆圖卡讓他自己探索拿起來看(他自然會一隻手撐著,一隻手拿圖卡),不用強迫,然後又繼續換拿別張圖卡來看,這個時候的撐手是自然幫忙的動作,而不是被逼著操練的動作。善善更喜歡聽我講解圖卡。



講解圖卡時:



1.告訴孩子這是什麼(例如乳牛)。



2.然後可以給他『分類』的概念,例如乳牛是一種動物,那麼下一次當介紹企鵝時一樣可以再加深一次分類群組的概念,企鵝也是一種動物。



3.最後可以告訴孩子乳牛可以做些什麼事,和孩子的生活有些什麼連結,例如我們可以從乳牛身上擠出香香的牛奶給善善喝。








最後我要說明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讓孩子自然開心復健。請回頭看這幾張照片,為什麼善善在笑,而不是不情願或是沒表情。那是因為前面擺的東西是他喜歡的圖卡(你們可以替換成任何孩子喜歡的玩具書本等等,只是圖卡對於三歲需求認知的善善是合適而喜歡的)。以前善善在復健科練趴都是伊伊啊啊嘟噥著不喜歡,甚至是以哭來抗議的。只要他一發現被擺在趴的姿勢,那就是全世界最討厭的時刻。可是,我後來慢慢的用一些他喜歡的活動來誘發他,例如現在的圖卡,和早期的法國小企鵝跳舞音樂MV來誘發他趴著抬頭或是趴撐。



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如果你的孩子像上圖一樣在居家自然環境下復健練習時,如果孩子翻過來休息,或是把手臂放下來趴在械型墊上休息時,請讓他們自由,不要說不可以(不行),或是馬上逼他們再趴!輕柔的告訴孩子,休息一下,再翻回去趴著玩你的圖卡喔!



當你給這樣的彈性,你的孩子才有無數次的可能會自願(動)翻回去趴著或是趴撐,而相反的,如果他們發現你是在規定他,操練他,和逼他,可能練完這一次,孩子就再也不願意趴(撐)了!



自然的復健才是快樂而長久的!



共勉之&加油!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Morrisa談記帳習慣(善善上職能課盪鞦韆照片輯)





圖:善善7/23職能課盪鞦韆(善善的元氣小茶犬搭配綠色Diego鞋子造型很可愛!)



繼續的來談談家庭理財。我從小從我媽媽那裏學到了一個ㄧ輩子的理財習慣,『隨時記帳』。小時候我的媽媽每買完東西一定都會站在店門口記帳寫下剛才買的東西和花了多少錢,她還有一個小記帳本裡面寫了『明細表』,上面會寫上家裡的『誰』花了『多少錢』『做什麼事』。我也常常在走出店外時和我媽一模一樣的站在路邊寫字,其實是在『記帳』,因為怕忘記金額或是漏記,『每天晚上』我都會拿記帳本和計算機把當月的支出算一次。







記帳其實是一個不會讓你的錢變多或變少的事,可是它絕對會讓你很清楚錢是怎麼用的,用了多少,用到哪裡去,這個月和前一個相較的支出差別在哪裡,哪幾個月份的帳單和稅花費比較多?這就好比每天或是固定量體重這個動作本身並不會讓體重增減,可是清楚數字化的控管記錄會讓自己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和狀況在哪裡,這個動作本身絕對是有意義的。通常失控的狀況來自於不了解狀況。



我們家另外有利用記帳網站做記帳,夫妻倆隨時都可以登入更新和瀏覽,基金現值也ㄧ目瞭然。
之前的金融風暴造成很多人包含我們家的基金現值縮水的現象有慢慢在回來,應該過一兩年基金本值就會回來。



我們家還有一個良好的理財習慣,就是『已存之不花之』,不然在顛峰青壯年期最有工作條件(能力)時不累積,要等什麼時候?特別是一般上班族(除了生意人比較不在此限)一定有退休計畫,如果在顛峰青壯年期不累積,要等什麼時候?



有ㄧ次婆婆告訴我,公公和一個水電專業的朋友去我們屋頂看我們的冷氣管線時發現外皮脫落,當時還是冬天,我都是告訴婆婆,『之後』排入計畫再請人來處理。因為我們家的支出通常都是照著計畫和預算走的,而不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特別是金額稍大的支出一定是如此!如果我們計畫做支出比較大的事,我們會先考量納入考慮,視『當月預算及支出狀況處理』。通常是納入待處理(待辦)事項,不會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以前的人常說孩子自己會帶財來到世上,父母不用擔心。我發現這句話在當代社會常常被推翻,用助學貸款,剛出社會薪水少少還要還貸款的學生那麼多,普遍延長教育,延遲就業和育兒,如果孩子自己會帶財,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沒有帶到自己的財?我覺得以前說孩子自己會帶自己的財來到世間,在現代聽起來是一句『安慰人的話』。



現代養兒不防老,也是普遍的現象與事實。現代養兒本來就不防老,因為普遍孩子高學歷,晚就業,晚結婚,晚生子,晚起步,而不是像我媽的時代平均二十歲出頭就開始工作,我們這ㄧ代常常剛開始工作,就開始負擔蜜月,房子,孩子等等現實,所以自然只能對自己和對孩子,無法對上又對下。家有特殊孩子,更要想到養兒不防老。




摩羯座的我在談錢上一向十分理性而不浪漫,因為摩羯座的安全感都是建立在金錢上的!我從小對錢就是這樣理性的!



理財就好像我在學校準備考試一樣,無論如何我都會抱著未雨稠繆的危機意識,唸到最後一刻還是會覺得還沒唸完,即使通常考出來比多數說唸完的同學好。不過,我就是會這樣說和這樣想,因為從小我的父母親就一直教我對金錢理性實際。



從小我媽說:要把一塊錢給出去很容易,但是即使『少了一塊錢』就買不到東西就得求人,求人是最苦的!



從小我爸說:人生最怕退休後活到太老,而錢已經花光了。也很怕退休金自己都還沒享受到,人就離開人世了!



大學寒暑假我和爸談到想當志工時,我爸告訴我,志工是有退休能力的人才有資格談的,青壯年輕有工作能力的年紀一定要做報酬工作來累積一輩子生活要用的資糧我如今覺得超級有道理!



我也真的從國中就常寫作賺稿費及申請獎學金當零用錢,高中申請過很多獎學金當零用錢,也得過一些作文比賽的獎金,十八歲時我人生第一台摩托車大部分是用我自己的獎學金買的,我媽贊助餘額。大學時從大一開始晚上和寒暑假我都有在家教教英文,大三大四時兩趟到英國遊學之一的花費是我自己賺的!在英國唸完碩士回來後的第一份工作,在全美語幼兒學校帶班,我除了白天工作,晚上的家教幾乎週一到週五天天都有,當時非常的累,可是也因此我每個寒暑假都能出國到埃及,澳洲,歐洲旅遊!



我不是一個不懂得享受的人。可是,同時,我永遠是一個對錢十分理性的人!



(後記:欣穎的媽媽上週四跟我說為什麼不順其自然生個正常的老二,心理會比較平衡,因為欣穎的新生兒妹妹是不小心懷的,我心裡想,不要說我每天都在抱大孩子外要幫他做所有事,怎麼可能有心力再照顧別人,就算不用懷孕生產,直接送給我一個完全正常漂亮的孩子我也『不想要養』,如果每個月要花兩萬塊再去養個老二,我寧可買個兩萬塊的名牌包我心理還更平衡!因為名牌包可買可不買,可以有閒錢的時候買,可是孩子二十多年要養,可不能想到才養一下那麼隨興。其實現在的外籍大陸配偶,因為通常先生比太太年紀大十多歲,爸爸已經四五十歲,孩子才剛出生或唸幼稚園,又是靠爸爸單薪,小孩二十歲爸爸都六七十歲了,如果爸爸沒有辦法工作到那時候,太太小孩就失去依靠了。孩子,可不是先『生』再『想』這麼簡單的事!)







這孩子對人很有興趣,懂得討人歡心,讓老師喜歡他!







撒嬌招數很多!







光是笑就有很多種!







媽媽心中全世界最迷人的一張臉蛋。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意外的愛心禮物:善善喜歡湯瑪士新書包





善善因為高興在拍手!







圖:背包前面還能扣住兩條袋子止滑,很棒的設計!



這個書包是日立媽媽寄來送給善善的。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因為我『長期深刻體會到』長遠照顧一個特殊孩子是一件很花錢的事(下次我列表算給大家看教養特殊兒到底多花了哪些為數可觀的錢),還有花錢做很多治療及買很多器材常常不一定等於好療效及進步神速,一切以平常心。



於是,我常常在做一件事,幫其他特殊兒家長省錢或是建議他們把錢省下來,因為我自己看到這條路並不是一條短短的路,而是一條長長的路。而我希望所有家庭有能力讓孩子永遠幸福,而不只是一開始幸福,然後因為孩子太花錢而就後繼無力,以致於接下來無法一樣幸福。







(上面這張的臉型開始有帥哥的模子囉!)



於是乎,之前日立媽媽談到要買好幾萬塊的彈波系列械型墊時,我趕快請她先不要買,去幫她問以前善善在新光醫院復健科的劉老師我們以前買械型墊的廠商,因為以前我們買一組塑膠外皮的械型墊我記得是兩三千塊,形狀功能是一樣的,而進口昂貴的彈波系列通常是給醫療院所使用的,甚至是廠商借給醫院,常常尚且不是有錢的醫院買的。如果連預算豐厚,要給公眾使用的醫院都沒有自己買進口彈波系列的輔具,那麼我們一家給一個特殊孩子用的輔具,真的不值得砸大錢買進口彈波輔具,因為我們不會只需要單一一件輔具就從此海闊天空了!我比喻輔具有點像是特殊孩子的文具和練體操者的體操器材,但不是一顆吃了就痊癒的萬靈丹!







而一塊械型墊,其實就像是練習時的工具『之一』,比方說是寫毛筆字要用到的硯台,毛筆和宣紙,可是買了一張高單價的宣紙不代表就能寫好毛筆字,而且要寫好毛筆字也不是一張宣紙就能促成的事,寫不寫得好毛筆字是看握筆的人的天份和練習,因此我建議日立媽千萬不要買幾萬塊的彈波械型墊,因為那些錢足夠小日立買很多件小型輔具了,而來日方長!







我開玩笑說,書包背面還有寫善善會第一名喔!







後來日立媽媽提到想買我們買過的德國治療音樂,主訴是在可以藉由音樂來對應治療到特定的大腦區域和功能,因為是音樂家和科學家合作的產物,一片單價都超過兩千元,我們曾經花了兩萬多塊買了十幾片給善善睡前密集聽了半年以上,我回應日立媽媽我覺得療效不是很神奇,不過我一樣請她先不要買,我把家裡其中一片寄去送給他們聽。







其實,我的用意一樣是想幫已經很花錢的特殊孩子父母省錢。沒想到,治療音樂才寄出沒幾天,很意外的居然收到這個湯瑪士小火車書包。因為,我是因為知道我們這樣的家庭比較花錢,所以將心比心想為他們做一點事,沒想到小日立家雖然和我們一樣是很忙很辛苦照顧孩子的重擔家庭,卻很體貼的馬上回之以情的寄給善善書包送他,祝善善入學順利。我從一開始就不希冀回報,可是我特別欣賞會回饋交流情意的家長並覺得感動,例如復健科裡珊珊和欣穎家的媽媽也都是。







以前我聽不懂日立媽媽說她羨慕我,善善雖然肢體動作上有障礙,可是其他方面都還是很好的。我當時覺得,我的孩子是治療室同時段唯一一個不會自己站,自己走,自己坐著還可能會倒下去的孩子,每天所有生活細節全部都要靠人幫忙,怎麼羨慕我呢?我都常常苦(累)到不行了。可是,後來我知道,只要是受傷而影響到孩子的回應與表情等等活潑的心智表現與反應的父母親,可能都會很羨慕善善仍然可以那麼活潑而有回應。心智表現回饋是比肢體動作來得更重要的一件事!







我現在相信比起動作,有些父母更希望孩子的表情和反應上能給予更多回饋!因為眼神和表情回應是『靈魂之窗』,我終於懂得為什麼雖然我們照顧肢體障礙兒生活中有無限不便與辛苦,仍然有人是羨慕我們的!







一個家庭養得起幾個孩子?





圖:善善7/16上職能課盪最愛的鞦韆



想談一個很實際的錢的話題:



我聽過一個節目討論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養一個孩子平均的月支出,是兩萬兩千元,甚至有些家庭可能花費超過兩萬兩千元投入在孩子身上,例如唸高學費私立幼稚園的孩子或是送給保母帶的孩子。



那麼,一家的收入和每個人平均可分配額是怎麼算的呢?我大概這樣算了一下。



如果,一個孩子平均一個月要花兩萬兩千元,那麼家庭成員裡一個成人也大約要抓兩萬兩千元的平均月支出。



相當於,如我們一家有三口,那大約要抓的平均月支出可能就要算六萬六千元了。比方以一個家庭稅後實際可支配所得七萬元來算,只能養一個小孩,不能養兩個小孩,除非想讓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生活水準都降低到低於平均值,一艘船擠了太多人一起沉船。



那麼,如果是一對夫妻的家庭總收入是四萬元,那麼以我的算法就是沒辦法養小孩,換句話說養不起,除非家庭總收入能達到六萬六千元。



也有調查說過女性月平均花在化妝保養品上的平均月支出是五千九百元左右(我想應該包括現代醫學美容),這個結果應該是合理的,因為化妝保養品是消耗品,幾乎沒有女人不保養,另外還有幾乎沒有女人不愛的逛街買衣服和飾品開銷也要算幾千元,至少每個月一個女人要比男人多花的,就是花兩百多塊買不想用又非買不可的衛生棉。所以一個女人的每月個人支出,不會少於一萬塊,這樣算並不誇張,即使是全職媽媽,也不是不支薪的免費外傭,即使是外傭,一個月也有兩萬塊的薪水。全然犧牲自我娛樂不是我願意做的事,因為我為了家庭,已經犧牲了自我的工作成就和承擔高度身心疲累壓力,遑論還是帶槍帶糧草投靠的(意思是自己的存款,來自娘家的嫁妝,和我爸留給我的部分合流入家庭共有財產),如果連我單身時期以來一直都過得還不錯的生活品質和個人可支配零用金都要自我犧牲掉,那現代女人就連外傭都不如了。我始終會保有疼愛自己的一面,這是我的底線!



每個人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外,幾乎沒有人能因此就滿足沒有人生想望的,例如即使平常很省的善爸也會想買一支兩萬塊很貴的手機,相當於一個基本款名牌包的價格。男人通常很少想買東西,可是一旦想買的東西通常都是高單價的科技產品,算起來其實並不見得比女人不花錢。



這樣算還沒有算到存退休金的部份。以我們家來說,沒生小孩以前實際可支配所得在很精算的狀況下可以存到一半,我們沒有孩子以前可以按照計畫存錢。生完小孩以後,再加上孩子還有輔具開銷以後,如果以以前的那種存錢標的,是不可能的。因為,以前沒有一個孩子的平均月支出。



我甚至合理猜想,而我媽也證實過這個想法,在孩子送給保母帶和唸幼稚園的幼兒期,父母是幾乎存不到錢的。



談錢是一件非常現實又非得要談要想清楚的事。現代生活非常的便利,不過因為全民保險多了,例如一家三口,每個月就有三份健保保費要交,以前只有電話費,現代便利社會多了網路費和手機費,例如夫妻兩個使用兩隻手機就必須付兩張手機帳單,假設孩子長大直到自力更生前,也必須使用手機,一個孩子就是多一張手機帳單,直到出社會,的確是如此的!另外例如現在如果配偶是全職媽媽沒有職業保險,就納入年金保險,每個月必須繳一千三百多塊的年金保險費。林林總總,保險的名目和範圍擴大,現代生活的『最基本開銷』真的大幅提昇,有相對便利,也要有相對的付出。現代生活的經濟負擔也是大大大!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加上孩子有特殊狀況讓我們得更提早面對現實以及態度上更現實,我一直越來越感受到那種生活上實際的經濟面,單身時一人吃一人飽,沒有孩子以前兩人吃兩人飽,直到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成形,有了自家的房子,一天到晚都在面對瓦斯費,冷氣維修費,汽車燃料稅,電費等等的開銷和很多種的帳單,我真的慢慢的覺得自己從一個單身的小公主,逐漸面對越來越多的現實,儼然光算這些經濟的現實面也是一件讓人頭疼與壓力的事,因為養孩子,特別是養一個特殊的孩子,那種長遠經濟的壓力感是讓人很頭疼的。



現在回想起來,單身的時候和夫妻兩個人自己生活的時候,真是輕鬆太多了。如果時光倒轉,我應該不會想要結婚!



當然,我們家除了孩子以外,完全沒有負資產,例如房貸車貸,所以如果能存的下來的就是實存的,不過孩子六歲前要唸書,要買輔具,想存錢大概只能隨緣了。



如何把已存下的錢做最好的理財,還有未來家裡的財如何理如何增加收入最聰明才能保障長遠的未來,這可是一個大課題




當然,善善的存在,愛,笑容,與健康無價!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善善7/16職能課的好玩活動:哈姆太郎吃完了

上週上職能課善善有玩一個在家也適合自製的活動!在練坐的穩定度和手部控制的孩子都可以用喔!大家有空都來自製好玩的教具吧!











背版可以用職能教室的一塊木板,當然一塊現成的磁鐵白板(我們家有現成的)更好。用魔鬼沾或是平面雙面磁鐵固定已經用透明膠布貼好的海報紙,上面畫上可愛的卡通人物和大大的肚子。肚子上貼上魔鬼沾來固定一些食物模型如下圖!









善善用手在練習『有阻力的拔』。







拔下來的食物代表哈姆太郎吃完了要收起來了,拔下來就交給李老師,有時候李老師會指定善善幫忙收到盒子裡。有時候李老師會指定先給哈姆太郎吃什麼,善善就得先拔指定的食物模型。







這一個活動板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善善有機會練習各個方向的拔,例如左上,左下,前方,右上,右下方的拔!這一點對於練坐的穩定度和手部控制是很重要的!







仔細看李老師有在幫善善固定手臂來增加他手臂的穩定度來對準拔,但是善善能練習到精準的對準,拔和把手臂舉高來增加手臂肌耐力。







今天物理治療課黃老師有提醒實習老師,幫忙固定手臂來幫助善善坐著做活動時,手要扶在手肘街接近上臂(手臂上端)而非下手臂,低張的孩子才不會受傷。







上課也不忘要轉過來笑一個給媽媽拍!







善善的萬年不敗迷人笑容!(這個活動也可以促進食物語彙認知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善善7/16復健課相片日記:善善的公關型性格









我一樣在上週四幫善善拍了很多上課照,馬上又要上課了,先整體出一部分善善物理治療課時和大家互動的照片。主題是:善善真的是一個超級公關型的小孩!上週來了一些實習老師,加上善善前後堂的小朋友(珊珊,欣穎,和珊珊小一的姊姊芯芯和和我熟識的媽媽們),總共一堆人在善善練習的大墊子上,超級熱鬧!這個是我們有成就感的地方,就是我們母子因為在復健科樂於和其他家庭互動還有分享點心,母子也都會打扮,而且喜歡關心別人,所以我們母子常常是一塊小吸鐵,把別人吸過來,即使下課的珊珊都不想回家,珊珊家是拜託老師把課到善善前面要跟善善一起上的。







善善有一種天生對他人的興趣和好感,他在外面對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一樣好一律平等一樣有興趣。例如上課時黃老師本來要善善拿拔開的水果給在旁邊陪善善上課當小幫手的芯芯姊姊,善善自己想先拜碼頭討人喜歡對新來的實習老師示好,所以第一個水果和第二個水果都拿給實習老師。



我很佩服善善的是,還沒有很多口語表達和行為能力的善善自己有辦法跟他人示好,表達善意,吸引人注意他,與討人喜歡。這點實在很厲害!







還會想跟實習老師握手。目前在善善身邊的受女性親人和女性老師居多,爸爸又很安靜,所以善善很喜歡有男性的陪伴和模仿對象。







上課都背著可愛的包包!老師如果在跟實習老師講解,善善不會無聊坐著,還會拿起鏡子包包來照自己或是找其他孩子玩打發時間。







拜完碼頭認識新朋友後,善善會一視同仁的對每個人好,把玩具水果拿給每一個人吃,常常會按自己的意願分配先發給新來的人,再來已經認識的輪流人人有份,而不會完全依老師的指令。善善也不會只喜歡小孩,同時也對大人有興趣,對大人也不會有分別心,不會像某些已經世故社會化的孩子會區分長相或是穿著,善善對每個人都有興趣!







芯芯的辦家家酒演得最賣力,會馬上說『好好吃喔』!







也會給珊珊吃,給外婆吃,和給媽媽吃。就是天生的公關人才。如果是真的超好吃水果和披薩,善善就會急著要吃,希望別人不要搶了。可是,如果是書裡畫的好吃東西,善善都會先用手拿給媽媽吃一口,自己再吃一口,很會討人歡喜。







當另一位實習老師忙完走過來,善善又會馬上把水果優先給新老師。這種公關特質加上他不偏食愛吃東西的好習慣,讓我對他九月即將入學感到安心!目前的善善是個很喜歡出門,喜歡學習,喜歡做事,喜歡人和新事物的動機很強的孩子!







其他孩子都能靠說好聽話來撒嬌和討人喜歡,善善卻能善用玩遊戲裡的給,可愛友善的表情和笑容,與一視同仁的態度來結交朋友,絲毫不遜色於一般的孩子,反而因為不世故而更真實真誠,讓珊珊每次課後都不願意回家,一直說:我不要回家啦!我要陪善善弟弟!







每個活動後都要練習收!







諮商師說我們母子都會打扮的好好的去上課,分享點心,與樂於和復健科的其他人打交道,這是我的社交能力與優勢,一般孩子情況比較嚴重的父母,根本都不想和別人打交道了。而保持衣著可愛好看與和他人分享,也是我幫助善善提昇自尊的方式。諮商師提到,我在復健科善於和他人互動,也是直接呈現給孩子的模範,直接影響到他今天公關型的性格優勢,這是我作為一個媽媽用心的地方。







我在復健科能夠很敞開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都是知道同一種的苦因而能夠同理對方的一群人,而且都是因為缺乏而相知相惜,而不是因為其他優勢條件而彼此驕傲比較,雖然善善是裡面障礙程度比較高的孩子,可是正因為我們有苦,所以懂得別人一模一樣的苦。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我的海和我的心





圖:2009.7.10我開車到北海岸拍下的海景(總數拍了五百多張,是我花了五個小時,加休息時間六小時沿北海岸開車拍的愛照。)



我一直一直很愛海,因為我是一個海邊長大的小孩。在我成長和住了十八年多的台東市區,去看海是跟逛公園一樣近的事。我只要騎腳踏車,花上十分鐘的時間,就到得了海邊。所以,海是我生命裡的一大塊,當我最開心,最難過,或是最想哭的時候,我都會想回到我大自然的母親,大海的懷抱裡。







攝影也逐漸成為我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和出口之一。只要獨自一個人開車聽著舞曲,帶著單眼相機走走拍拍,我實在一點都不會孤單,相反的我需要的正是安靜。







豔陽天裡駐足的小麻雀,差一秒鐘我本來要拍站成一排的麻雀的。攝影就是不同時機點和地點總有不同的景物和機緣。







我總是喜歡的構圖:鏡裡人生和鏡外人生。我在北海岸開車的途中有時候會讓自己哭一會兒來釋放壓力。一個人在車裡釋放壓力的時候也是自在的,沒有人看得到的安全的眼淚。那是因為以前我覺得只要扛幾年孩子就會好了,可是現在我卻看到孩子長長的整個人生要我們來扛。這種壓力不是以前相對較輕的壓力,也不是短期的壓力。







孩子不是一出生就能被判定是哪一種類型障礙的,不是從一開始就是一開始就是多重障礙,例如當所有孩子都還不會坐和爬的階段,就不會判定孩子有肢體障礙或是平衡協調障礙,當所有孩子都還不會說話,也就不會有語言發展遲緩這一回事。是隨著孩子年紀越大,障礙的表現會被判定歸類的更具體明顯。如果練的起來的能力就不會叫做障礙,是練不起來或是很難練的能力就成為障礙。所以,我也不是一開始就脆弱的,而是隨著孩子的年紀和障礙判定越來越清楚,而面對越來越多的壓力。壓力的廣度,深度,長度和重度都增加了!







善爸當過兵的基隆大武崙,也是我們全家常去玩的海邊。







當看得到那麼藍的美麗的海時,必定是豔陽夏日的天氣才能顯出的美麗的藍。







像千層糕般的岩石。







休憩的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