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我在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宿舍區)
我發現一件特殊的事,日立的媽媽和我有一個深深的共鳴,那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恐懼和痛苦的來源之一:一個行動不方便的孩子讓我們感到『失去自由』了,讓我們覺得我們不再能自由旅行了,讓我們覺得我們被綁住困住了,並深深以為痛苦。以我來說,一個隨時需要人幫忙,隨時在叫媽媽幫忙的行動不方便的孩子,可能時時像一個緊箍咒綁住喜歡自由變化活潑的孫悟空一樣。

(圖:當時很愛皮裙皮靴和黑色啊!)
我就是那一個愛浪漫愛自由愛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可是孩子的行動不便就像是綁住困住我七十二變的緊箍咒一樣。對我不需要七十二變的生性穩定不愛變化的先生而言,他沒有感受到落差,因為他白天去上班再回家,而且不變對於我先生反而是他的樂趣。那麼我呢?

(圖:記得有一年很流行娃娃鞋,走在校園連英國人都問我哪裡可以買得到!圖為Brighton渡假城海邊)
以我自己的感受,我想分析我喜歡的旅遊類型和事實。我和別人不一樣,旅遊不愛呼朋引伴,喜歡留給自己一個人感受。因為,我不喜歡到了異地,明明應該靜靜聽聽法文義大利文的美,卻總是還是在跟熟悉的人用自己本國的語言,說著熟悉的事。我喜歡 一個人 靜靜的 用所有的感官 敏銳專心的 感受 異地的 人 事 物。

(圖:我的宿舍在二樓,這是以前我最愛的打扮方式之一!)
我希望專心的呼吸一個國家不一樣的空氣,不一樣的文化藝術時尚,睜大耳朵感受另一個語言的音調,靜靜的全神貫注拍照,靜靜的寫寫心裡的悸動。我真的 一向 很喜歡 自己 一個人。

(圖:我親愛的的宿舍房間在二樓的窗戶裡!)
可是現在的時空不一樣,即使是出遊,最少也是加上一個先生,和一個伊伊啊啊不會太安靜的小孩,和以前的隨心所欲,本質上就是不同了,不管孩子的行動有沒有不方便。因此,我不必把這個不方便看的那麼 大。

(圖:我的宿舍是右邊這棟,左邊這棟有很多我各國的朋友,我們從窗戶就能看得到其他人在做什麼!)
第二個,我雖然愛出國旅行,特別喜歡特別遠,語言,文化,差異性,以及距離盡可能越遠越好的國家,差異大不相似才學得到盡可能多的東西啊!換言之,我會覺得鄰近國家是老了走不動再去就好的國家。而且,我喜歡在旅遊照裡拍的是一個年輕美美獨照的形象,而不是一群家族年長旅遊時的大合照。以這個觀點,我大多數的旅行發生在二三十歲,而不是四五六十歲,對我而言是最適合的年紀了!因為,年輕時學到看到的東西,一輩子都還可以用的上,同時也是最喜歡拍照和適合拍照的那個年紀。即使以後遠行的難度增加,還必須為了我們一家三口長遠的未來和保障多存錢,可是以前看過的那一切最美好的,今生我已經無憾。所以,不管孩子的行動有沒有不方便,我可以不必把這個不方便看的那麼 大。
第三個,帶著行動不方便的孩子還是有遠行的權力,儘管方式上必須調整到較為省力,定點,和輕鬆。我前年還是有去新加坡,去年還是有去馬尼拉,隨時想去都還是可以安排啊!因此,不管孩子的行動有沒有不方便。我不必把這個不方便看的那麼 大。相反的,我要讓善善知道,只要努力,全世界還是屬於他和我們的!

(圖:這就是二十多歲的我和我的一部分啊!)
第四個,我大量旅行的階段是在大學後段寒暑假,英國研究所時期到歐洲各國很近很方便,還有因為回國後第一份在全美語幼教的工作寒暑假可以排年假或是留職停薪一週,所以我才能一年出國兩次。不過,即使有預算,不是所有工作性質都能讓我們請一週的長假,以我後來當講師編輯的前工作而言,每個月都要排訓練,旅遊最多也只能到三四天假期往返的東南亞,每一份工作都有利弊得失。所以,不管孩子的行動有沒有不方便,我可以不必把這個不方便看的那麼 大。有些旅遊條件的改變並不是來自於孩子的行動不方便本身,我不要過分聚焦了!

(圖:史瓦濟蘭藉的樓友和右一樓友的弟弟)
只要想飛,即使過程比較難,想飛的時候都有飛的權力和機會啊!這一點是人人平等的!

(圖:宿舍旁常去放空看書看天空聽音樂的一大片草地!)

(圖:我在臥房裡加框的紐約自助旅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