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書寫(Soul Writing):
換習慣的更深層是為了換腦袋(Reframe Your Mind)
In a deeper sense of building positive habits
knowing Why firmly,
we are Reframing Our Minds to reach the higher level.
昨天寫到了最近的新的習慣,想繼續寫一件事: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已經建立的好習慣會被中斷而消失,高靈亞伯拉罕曾經談過那是因為那個好習慣的較高的振動頻率還沒有夠穩固堅實,換言之只有換了習慣,還沒有換腦袋,沒有換習慣深層的那個為什麼的思考模式。
所以,凡事知道為什麼,確認想要達成目標的原因跟目標是最重要的!
至於如何,那是整個宇宙的事,我們的功課是確認目標跟弄清楚背後最深刻的原因。那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我們實現,特別是沒有力量也很強大的懷疑害怕(doubt/fear)在同時掣肘的目標。
雖然世界上沒有所謂的一套成功的絕對的定義,因為所謂成功有很多種或是很多方面,例如一個運動員的成功不一定是其他人想要的那一種成功,換言之成功有很多面很多種,別人的成功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那一種。但是,我們會仰望孺慕的人通常身上有我們想要的那種成功的一部分特質。
只是,不論是任何一個人,我想都絕對有某方面比自己成功,或是某方面沒有自己成功的兩種人。
而談到習慣,我相信某方面比我們成功而使我們仰望學習的人,一定整個思考模式跟習慣都不一樣。好的習慣跟情緒智商一定比較多。換言之,當每一天做了一模一樣的事,例如從起床開始,一定在每一個行動裏面都有更好的習慣跟更好的思考模式。換言之,世界上一定又相對有某方面沒有我們成功的人,一樣的他們的差別又很可能是在做每一件事的習慣跟思考差異上。我相信,我們辦得到的事,當然一定有人辦不到或是早就被擊倒,或是過著生活品質比較差的人生。
換言之,好習慣的背後,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跟換腦袋。
而換腦袋,是對自己的習慣負責,不只對自己的好習慣負責,深刻清楚為什麼我們要維持那些好習慣的背後的深刻的意義,也是對自己的壞習慣負責,找出那些壞習慣的背後的深刻的意義跟影響力。
例如談談對自己不利的習慣,雖然說人本來就不是精確和不停生產中的機器人,但是我有兩個不利自己的習慣,是可以調整思考的。
1.看英文犯罪偵查影集是我的最大放空方式,特別是在真的很心煩或需要分心不再想問題的時候,雖然比起抽菸喝酒吸毒等等真正的壞習慣,看影集不是什麼真正的壞習慣。此外,我也不看新聞,因為我談過要看壞事還不如看假的壞事的影集(犯罪調查影集),除了不是真的,還比較具有娛樂休閒價值,而且我喜歡推理劇,推理劇會讓我從現實煩惱中放空。而且,要不然就閱讀,不然看看電視時在不想再看教化人心之類的內容,是為了真正的休閒娛樂。
不過身心靈老師Preston Smiles在Love Louder這本書裏有談到,他以前也很喜歡看犯罪偵查影集,雖然不是什麼真的壞習慣,不過這種興趣會讓人比較不容易相信所有身邊的人都是有愛的,比較容易猜疑預防他人,或是無法相信人本來是安全的。
這一點我覺得有道理,像我記得我偶然在看到其他頻道在介紹有人想在安靜偏遠的無人島上置產,給孩子自然的童年時,我看到他們介紹什麼戶外的茅廁碼頭等等,的確會先聯想到犯罪偵查影集裡發生過的各種壞事,然後覺得很危險,而不是清幽自在。
或是在The School of Greatness這本書裏談到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的每日習慣之一就是:一天不會花超過30分鐘的時間看電視(我猜包括不會花很多時間滑手機平板隨意瀏覽)。
我可以知道為什麼,如果每天有更重大生命意義和任務的人,怎麼可能會花時間在電視上閒晃。而且,通常電視有廣告,往往休息的時段不一定剛好有想看的節目,或是不會剛剛好照自己的休息時斷播出結束,於是時常都是在按遙控器和看不是自己真正想看的內容,又花了很多時間在廣告。
另外,我又一個睡前習慣聽影片聽到睡著的習慣,因為除非當天非常累,不然我要睡著比較花時間,這樣雖然感覺不浪費時間,和可以多出時間自主學習,可是也容易變成睡前仍在使用3c和螢幕,或是有時候聽到有興趣的話題,精神也會為之一振,而影響到睡眠品質不穩定。
雖然人不太可能全部都是好習慣,變成有紀律的機器人,可是我覺得除了換腦袋外,去檢視不利自己的習慣,和知道背後為什麼的深刻原因,才能真正的換一個越來越趨近我們想要的成功的腦袋和思維模式(生活習慣)!同時我們相對某方面沒有我們成功的人,一定又已經有一個不同層次的腦袋跟思考行為模式跟堅持!
Morrisa Plays 世界的約盟 On The 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