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Soul Note : Simply Joyful Existence 單純地存在非作為成為變為符合他人期待就是本然價值和生命的喜悅本身
最近看到無尾熊一天睡覺23小時,醒來的ㄧ小時還是只窩在樹上不太動,連跟遊客照相都要排班不能過勞,每天都吃一樣的尤加利樹葉,卻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的例子,發現其實善善真的沒有什麼特別想很多(他的想很多通常是連結到玩吃而不是智識方面的,或是因偏重度肢體障礙沒有特別適合發展的專長/非功能性也因此比較無法理解我們要做很多家事雜物,生活不是只有玩樂)他的聰明真的是偏向單純慧黠調皮的,他也比較中性單純,比較特別的就是有時候笑點低很容易為了一些諧音或想像的畫面而興奮。
所以我發現我們家共同最大喜悅的時候都是因為一些單純的小事而一起大笑的時候。例如善善最近喜歡聊Super Dry(昂貴的英國外套品牌),所以有天在外雙溪那邊有小豬,跟他說小豬穿著Super Dry背心去打善善的屁股/因為他吃鬍鬚張滷肉飯,或是小豬穿著Super Dry背心去買Dry麵/乾麵。
如果說喜悅是靈魂的本質,我覺得我們就是長遠應該努力學習無尾熊或是大樹等等無所為而為的存在,就是說不必努力做為或成為變為什麼別的,而是像無尾熊跟大樹一樣,單純存在,單純為了只是存在就有價值,所有的作為也只是單純地存在。就是盡可能多創造我們家共同最大喜悅的時候:時常因為一些單純的小事而ㄧ起大笑的時候=我們的幸福人生版本,而不是努力成為社會或他人期待的某種固定標準!
神不會去創造任何無價值的人事物或是存在和經驗。單單只是存在或努力維持我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是價值。有些人的價值是讓他人學習照顧和耐心等等人生功課=成就他人,我們也不會因為世界上好多人因為重病殘障或年老或退休,或是很多寵物動物和花鳥樹木只是存在或陪伴,所謂沒有持續直接作為就聲稱毫無價值。我們生生世世都曾互相照顧,都曾輪替地學習照顧和被照顧,都曾是體健體弱,都曾經歷各種境遇。
總之我覺得無尾熊或是寵物狗或花鳥樹木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不一定透過作為變為成為,我們家的幸福模式應該是:持續創造和感受到因為一些單純的小事而一起大笑的時候,就是單純記得帶著喜悅地活著。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The Wheel of Brisbane, Australia 布里斯本摩天輪&~Soul Note:持續感覺愉悅輕盈的原因應該單純是因為慢下來,臨在和用整個誠實的靈魂在與人互動
今天感覺莫名的特別輕盈愉悅持續好多個小時,連晚上出去走路時都覺得腳步很清盈,也很有活力做家事整理美化家裡,雖然說早上撥空去做了一下頭皮SPA,但是我以前也有做頭皮SPA但不一定每次整天感覺都感覺輕盈,還是因為寒假後第一次去做頭皮SPA,把最近一個月的事都一股腦說出來,所以能盡情說話是一種清理淨化?還是因為我今天用心讀了幾篇巴夏和與神為友裡面寫到靈魂裡面的精彩文章?還是因為晴天?還是中午去外帶素食時熟識的老闆娘說看到我就感覺春天來了?
總之,我後來覺得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因為我今天不是不帶覺知的做每天的代辦清單事項。而是單純的在(BEing,單純的活著,感覺不必刻意做什麼和成為什麼。
即使我真的想做點什麼,也是因為我先單純地臨在BEing,not DOing,然後讓整個臨在和真正地跟我的覺知一起活著,於是我才決定去做我當下感覺最大趨力要做的事(先在,再做,或自由決定做與不做都好,我們本然就是圓滿)。就算是什麼都不做也不影響我的真實存在價值一絲一毫,這也是楊定一持續在談的:最重要的是在,而不是做。
就是自己帶著覺知選擇讓時間慢下來,不一直像機器人忙著做點什麼,成就什麼,成為什麼。反而是什麼都不做,只是感覺我的身體,我的呼吸,我的整個存在,整個身心靈全副地臨在。然後,即便我和髮型師聊天時,我也是誠實不虛偽地在談我對所有事情真正的感覺和看法,沒有一絲假裝成份。就是慢下來,只是感覺整個內外的存在。
我想研究出今天這種清盈愉悅感的主因,所以可以時常地複製這經驗。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澳洲自助旅行的身心障礙相關經驗分享之六:出口入&玩三次(The Valuable Life Lessons I Learned In Brisbane, Australia)
在第一次去海洋世界遊樂場時(門票已附遊樂器材),我們仔細選擇幾種夠安全能讓善善玩的項目(底下必須有完整平面地墊,不能懸空只有椅子)。然後篩選之後就是找到約三四種相對安全適合他的遊樂器材。
但第一次進去玩旋轉咖啡杯時,爸爸說我們兩個人進去玩就好,於是我們沒多想從較長的入口推進去,然後我一個人抱善善進去玩。
這時發現非常吃力,必須抱著從入口走到咖啡杯,然後再抱著善善一起從窄窄的咖啡杯入口承受兩個人的重量再擠進去。等到沒多久玩完,再一次承受兩個人的重量再擠出來。
我想這樣不太對,太過於辛苦,無法持續。
於是第二次之後玩的所有項目,我都先去跟遊樂器材管理員說一聲,請他們讓我們從出口進入(出口不會有入口長長窄窄的U字型排隊設計=有障礙)。所以接下來每次管理員會讓我們從出口優先進入選擇較方便的位置。
然後,我跟爸爸說:必須三個人一起玩。不然我一個人抱著善善上遊樂器材太過吃力痛苦。接著又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既然遊樂器材玩一趟都不到兩分鐘,而且門票已含遊樂場,加上我們能帶善善玩的項目約三四種而不是每一種,和一下子就又要抱上抱下很辛苦,我跟管理員說:每一種讓我們連續玩三次,以免頻頻抱上抱下再來一次。而且這幾個項目玩完,其他的項目我們就不玩。所以,有了第一次經驗之後,我們就每次都從出口第一個進去挑方便離最近的位置,然後適合的項目每項都玩三次。(除了海盜船太暈,媽媽第二次自願先出場,爸爸和善善玩了兩趟)
我之所以花非常寶貴的時間書寫澳洲自助旅行的身心障礙相關經驗分享,主要不是要談旅行快樂那樣表面的內容,而是要談我們如何克服困難和隨機應變,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和心路歷程。因為我覺得,這才是我們家能夠做得到非常不容易地帶重度多重障礙孩子環遊世界的理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