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

Life Journal (我要的就是戶外大片自己的地和空間)


台灣多數的房子就是在小塊的地上蓋起高高瘦瘦的好幾層的房子,然後大家都躲在家裡,或是很密的到處都是鄰居和人車爭地,互相干擾。

我理想的房子就是有很大塊的戶外的地,能在戶外的圍牆(自己的空間)內安心地種花或蔬果,不與他人互相干擾。即使只是在很大塊的地上擺上有水電和配置兩間衛浴的大型貨櫃,或是只蓋個簡單的室內大空間無隔間的長方型正方型房子,我都能慢慢得改成我理想中的房子和無障礙住家平房!唯獨就是不能只有房無地,如同某些瘦瘦高高的電梯公寓,只是把原來平房的大小去切割變成三四五層樓,然後就是因為多裝了電梯,所以電梯樓梯都是細窄的,即使自家前附停車位也是非常細窄的,要如何方便地慢慢抱孩子和推車下車,再分多次放入取出車中物品?

更不要說如果一個人上頂樓或其他樓層去晾衣服或洗澡煮飯,而善善與我們其中一人在其他樓層,有事時也無法馬上呼叫對方幫忙!一天光是坐電梯上下要多花多少電費?如要搬家具上樓,又要多花力氣?特別是沒有真正圍牆的房子只會一回家就大家躲在屋內,而不是真正安心地在戶外澆花或整理花草,那住台北外與住台北又有何差異?土地和位在清幽卻不偏僻的地理位置的土地才是比房子本身更重要的,房子只要有殼有線路都能慢慢地改造為理想的家,如果一開始就沒有自己的大空間的土地,即使有了房子,日後長遠也不會再生出多的土地來!

我媽也說過,土地確實比房子有價值,房子會折舊貶值,只有土地不會!房子周邊一開始有大面積土地,後來才維持有大片土地。房子外面一開始沒土地,後來再也生不出戶外土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