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台灣的城市美學和等以後以後以後思維
專心綻放自己所是的那種花就夠了🌺
以下是三四年前讀到的文章,至今仍超共鳴有感,但我在台灣的家是美的,因為是我一手一手用內在長期浸潤濡沐的美感編織砌築的。但台灣也有很多風格美的房子,卻多半都是有目的的為了當民宿餐廳給別人住和給別人用才裝潢的!很多台灣人深層怕別人知道他們有錢會去掠奪他們家,但其實那有沒有錢的定義其實是看誰比或此一時彼一時,到底什麼定義叫有錢呢?
我自己最共鳴的是這一句:「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就是將我們抽離現在:國小的時候老師說你要認真,不然國中課業變很難會跟不上;國中老師說你要好好寫模擬考,不然進不了好高中;高中時老師說你要好好擠進校排,才能進入好大學…好像每一個現在都只是為了未來而鋪路,本身沒有任何獨立存在的價值。
這樣的價值觀,讓人們日復一日地忍受居住在醜陋的房子裡,為了某些未來的夢想,譬如存錢買房子,或是出國玩,寧願犧牲或漠視眼前的荒蕪。」
以下摘錄文章: 「台灣在城市美學上輸日本太多。」其實不只輸日本,台灣的市容比許多GDP遠低於台灣的地方都更醜,醜到讓人不可置信的地步,究竟是怎樣的心態,才能構建出並生活在如此不堪的建築物中?
我說的是「人民生活的地方」,而不是閃亮亮的信義區。走在台灣房價爆炸的大安路,表面上飯店管理式豪宅林立,然而到了巷弄內,所有的違章、頂加、鐵皮、鐵窗,老舊而腐蝕的牆壁、凌亂而暴露的電線,這些真面目又通通回來了。
而這些醜陋,跟金錢無關。你猜哪一個View背後的主人比較有錢?台北市街邊做回收的婆婆家,她總共有五間臺北、新北的房子,給兒子、女兒、孫子都準備好了,總資產約6600萬台幣。
瑞士親戚的家,帶花園的湖景別墅是用租的,主人有車跟船,總資產大約五百萬台幣。
坐擁12倍多的資產,卻像住在貧民窟,你可以告訴我那只是她的選擇,沒有好不好,但是跟她聊天過後會發現,居住在這種醜陋環境的核心原因,是「不重視生活品質」、「沒有活在當下」與「從小0美感教育」。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也許有人會說,回收婆婆的孩子會比較輕鬆,但是三代都住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你就瞬間懂了。
不見得要跟瑞士比,許多GDP爆低的東歐國家,居住環境也比台灣更賞心悅目。也不要說瑞士人口少,新加坡、東京人口密度都比台灣高出許多,但人家有心就能維護生活環境。
結婚後,我便與先生在外租屋。剛搬進去時,房子裡有些舊傢俱,先生認為不好看,也不好用,就全部不要,開始每天親手打造理想小屋。自己刷油漆,鋪木板地,甚至自己做了手工大型系統傢俱,家裡煥然一新,也被朋友譽為「史上最豪華頂加」。
外婆知道後,用那種過來人懂比較多的態度說:「你們真傻,別人的房子,你給他弄那麼票亮幹嘛?」對,過著勤儉持家的生活,好好存錢,20年後再買大房子,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我看著眼前這位不快樂的老人,一生都沒有真正快樂、享受過,總是昨天在憂慮今天,今天在煩惱明天,沒有一時片刻是活在當下的。
那些全手工木製傢俱幫別人的資產加分,但是享受的人是我。我的六年青春,在快樂、舒服、甜蜜而且賞心悅目的家中度過。她不懂的是,省下這些裝潢的錢,你並不會變成上流社會,只會有像住在貧民窟的六年,而很多人這樣一將就,就是一輩子。我不怪她,只覺得悲從中來。
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就是將我們抽離現在:國小的時候老師說你要認真,不然國中課業變很難會跟不上;國中老師說你要好好寫模擬考,不然進不了好高中;高中時老師說你要好好擠進校排,才能進入好大學…好像每一個現在都只是為了未來而鋪路,本身沒有任何獨立存在的價值。
這樣的價值觀,讓人們日復一日地忍受居住在醜陋的房子裡,為了某些未來的夢想,譬如存錢買房子,或是出國玩,寧願犧牲或漠視眼前的荒蕪。也許隨著蔣公而來的軍民,曾經草率的蓋屋,沒有設計,只為遮風避雨,反攻大陸。這可樣的歷史脈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台灣沒有其他人了嗎?而且那已經過了70年,為何人們還沒有覺醒?
大學時某年暑假,曾有位同學帶著大家到她的新家做客。在那美輪美奐、全新落成的豪宅裡,同學玩得不亦樂乎,輪流洗澡的時候,正在排隊的我,正好跟他的爸媽聊起天來:
我:「叔叔、阿姨,打擾了,我們這麼多人來,很吵吧!」
叔:「不…你們來,我們最高興了。」
他的神色突然黯淡了下來。
「買這個房子,第一次有這麼多人來。我跟M她媽,省吃儉用了20年,之前都睡木板地,就是為了存錢買個自己的家。等我們存到錢的時候,小孩都去臺北上大學了,家裡每天空空的…」
為了一時的方便,隨便把電線暴露在外,雖然醜,但是能用就好了,就這樣過了幾十年。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全民一起接受不合理的超高房價,導致許多真正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住在擁擠醜陋的違章建築裡,而一大堆漂亮的新大樓只能給鬼住。
房子不只是投資品,而是代表一座城市的生活品味。沒有活在當下、與不良的房價政策,導致與GDP完全不符合的「居住不正義」。台灣不窮,只是醜。
與其為了將來省吃儉用,我更贊成有一扇門的錢,就把門換好一點,有一盞燈的錢,就把燈換美一點。生活不是在退休以後,而是在每一個當下。別以為沒有存錢的結果,老年會很慘,殊不知,每天看到漂亮的風景,心情好,工作效率高,賺的錢更多,更不用說還有一堆外國人會願意付錢來享受一下這樣的居住氛圍。 不要跟我說人家可以這樣花錢,是政府福利政策比較好的關係,第一,別人的福利制度是別人自己建的。台灣的制度是印度人建的嗎?不是。是印尼人建的嗎?也不是,是台灣人自己建的。第二,台灣健保多收個2%,大家都會想辦法多寫幾張勞務收據來避開了,怎麼會期待每個月乖乖繳兩萬,然後年老有政府照顧的情發生呢? 不是沒有錢,也不是福利制度的問題,醜就是醜,沒有藉口,自己的市容自己救吧。方便、救急、應變能力強,這些也許是開發中國家所該推崇的特質,台灣若用已開發國家的身份自居,就不該滿足于這樣的最低生存標準。
當然你要跟非洲、印度比,那台灣真的是超先進好棒棒,但我們就是因為愛台灣,才希望台灣更好、更進步的,不是嗎?
作者 羅晴